“嗚嗚.....”頭髮花白的老貢生痛哭不已。
被殃及池魚貢士們,也都抱著染墨的汙卷,哭得不能自已。
金鑾殿上哭聲一片。
見此,孝顯帝心中更是不忍。
都這般歲數了,也許等不到三年後再考一次吧?
貢院的條件多簡陋,四下漏風,一熬就是九日.....
想了想,他並未先忙著治罪葉家祖孫,而是對貢士們關心起來。
他不想讓國家棟梁,他的子民被老鼠屎給禍害了。
但做為一國之君,他也非能隨心行事,眼下他便需要一個梯子。
“諸位愛卿,如何看待此事?”
“父皇,兒臣以為此事實屬意外,不如每人再賜答卷,並三支蠟燭,讓眾貢士可重新眷寫。”
太子見無人出列,唯有出言相幫。
“所汙答卷有小半數,總不能因為意外,讓貢士的努力盡數付之東流了。”
“此言差矣,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規矩,今日破例,明日、後日,又要如何?”方閣老出言。
眼下,太子繼妃方康娘已經失寵,而福王的兩個側妃都是方氏女,倘若讓太子得了這些新貢士的恩澤,簡直是對福王的致命打擊。
孝顯帝真是很想將方閣老拖下去,扒了褲子暴打一頓,但他不能。
他將視線挪到那個事不關己的梁禾身上。
這個小兔崽子!
沒看到老子都焦頭爛額了?
問道“會元,如何看?”
梁禾身為太子的嫡長子,自然要幫助東宮了!
他規規矩矩的施了一禮。
“回聖人,學生以為,以剛柔並用,昇華至治國之道,則可用內聖外王來說。
柔乃王者教化之心,澤被百姓之意,剛則為王道,王者變革天下之道.....”
梁禾上來就引用典故,內聖,內也就是對內,自身,自身符合聖人之道,外王即對外,對外使用王道。
具有聖人的才德,又能施行王道,這是道家的理念。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
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這也是孔子在《論語》中說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將內聖外王與大學上八條目合在一起,簡單說就是,內為體,外為用。
意思為,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
看似梁禾一句都沒有幫貢士們說話,但卻順了孝顯帝的心意。
瞬間,孝顯帝頓悟,道“此話在理,歷來高德之人眾多,但能將王道施展於天下者卻寥寥可數,唯有使得萬萬子民皆受其恩澤,這才是真正的聖人。”
方閣老面對梁禾的寥寥數言,忽而有種不知從何反駁的窘境。
小兔崽子都說乃是聖人言行了,倘若他仍舊要否定,怕是天下的文人雅士就要對自己群起而攻之。
一時間,方閣老也只能順應了孝顯帝的意思,讓汙了卷面的貢士們繼續應考。
官場上一個蘿蔔,一個坑,這些人通通都是福王一派的絆腳石。
歷來名義上的天子門生,並沒有幾人是純臣。
但眼下,這些人新貢士,被今上施中恩,定會由衷的感恩戴德。
日後,他們福王一派,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