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他不過十歲稚齡,卻也深知那些人的算計。
素來守衛森嚴的西苑,為何沒人守在上陽宮?
那永年伯身為外男,應在瑞和殿伴駕,又是如何暢通無阻地尋到母妃更衣的上陽宮,還是一間臨時尋的更衣間?
還有母妃的貼身宮婢女,又去了何處,為何事發時一個都不在?
他心知不妙,立刻趕去,當即為母妃辯解。
可不待他申辯完,皇祖父就打斷了他,草草了事。
他當時不懂,明明真相如此淺顯,英明的皇祖父為何就看不透?
後來,他才明白,皇祖父作為帝王的心思。
大眀歷代君王都青史留名,今上自然也不例外,否則年輕時也不會通宵達旦的批閱奏摺。
只不過,後來因為身體的原因懈怠了,可上治群臣,下惠百姓,苦心經營了幾十載,也不過為了千古流芳。
但當皇族中出現一位紅杏出牆的兒媳,百姓在私下裡不但會罵母妃,還會編排皇族的男子不行,甚至會埋怨聖人家風不正,治國不嚴。
皇祖父已經老了,試問他如何會容忍兒媳留下這樣的汙點?
所以,哪怕是欲蓋彌彰,皇祖父依然會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也不會處置任何人。
背後的方康娘,也正是利用了皇祖父千古留名的心思,才敢興風作浪。
他是母妃唯一的親子,若是母妃名譽受損,無疑他的身世也會遭到懷疑。
可方康娘低估了他在皇祖父心中的地位,經此一事,母妃失了東宮中饋之權,也被方康娘這得寵的個良娣,壓得死死的,但他卻未因此受到絲毫波及。
然後,他們賊心不死,再次暗中籌謀。
直到四年前季太后駕崩,他們終於尋到機會。
母妃因為季太后的離世,傷心過度,嚴防死守的城池,再次被攻破。
最後,不得不用死證清白。
同時,他也在扶靈的路上被匪寇“殺死”。
梁禾望著薔薇花,波光平靜的眸子被暗影覆沒,陰陰沉沉,看不出喜怒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