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劊子手要將手腕一抖,那片紮在刀尖上的肉,便如一粒彈丸,飛到很高處,然後下落。這第一片肉是謝天。第二刀從左胸動手,還是那樣子乾淨利落,還是那樣子準確無誤,要旋掉左邊的乳粒。第二片肉摔在地上,是謝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兩片肉的學名叫錢肉,專祭天地!
現在犯人的胸脯上,出現了兩個銅錢般大小的窟窿,流血,但很少。原因是開刀前那猛然的一掌,把犯人的心臟打得已經緊縮起來,這就讓血液迴圈的速度大大地減緩了然後,劊子手用一塊乾淨的羊肚子毛巾,蘸著鹽水,擦乾犯人胸上的血,讓刀口猶如樹上的嶄新的砍痕。劊子手在犯人的胸脯上切了第三刀。
這片肉還是如銅錢大小,魚鱗形狀。新刀口與舊刀口邊緣相接而又界限分明。這凌遲刑別名又叫“魚鱗割”,的確是十分地形象貼切。第三刀下去,如果露出的肉茬兒白生生的,只跳出了幾個血珍珠,預示著凌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成功的凌遲,是流血很少的,開刀前,突然地一掌拍去,就封閉了犯人的大血脈。
他的血此時都集中到腹部和腿肚子裡。這樣才能如切割蘿蔔一樣,切夠刀數,而犯人不死。否則血流如注,腥氣逼人,血汙肉體,影響觀察,下刀無憑,勢必搞得一塌糊塗。情況正常的前提下,劊子手會把第三片肉甩向空中,這一甩謂之謝鬼神。
優秀的劊子手總有一些辦法來對付第三刀的特殊情況。如果碰到血流如注、無法下刀的情況,應急的辦法是劈頭蓋臉地澆犯人一桶冷水,讓他突然受驚,閉住血道。如果涼水閉不住,就澆上一桶酸醋。
但這種方法往往會使犯人在執刑未完時就因血竭而死。這時眾看客的目光都會隨著劊子手的刀尖轉,更準確地說是隨著刀尖上的錢肉轉。錢肉上天,眾人的眼光上天;錢肉落地,眾人的眼光落地。
古代的凌遲刑,要將切下來的肉,一片片擺在案頭,執刑完畢,監刑官要會同罪犯家屬上前點數,多一片或是少一片,都算劊子手違旨。宋朝時一個粗心大意的劊子手執凌遲刑時多割了一刀,被罪犯家屬上告,丟了寶貴的性命。
所以這個活兒並不好乾,幹不好還會有性命之憂。你想想吧,既要割得均勻,又要讓他在最後一刀時停止呼吸,還要牢牢地記住切割的刀數,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啊,要割整整的一天,有時還要按照上邊的吩咐,將執刑的時間拖延三五天,這就使執刑的難度更加巨大,一個鐵打的劊子手,執完一個凌遲刑,也要累倒在地。
後來的劊子手們學精了,不再把割下來的肉擺放在案子上,而是隨手扔掉。老刑場的周圍,總是有大群的野狗、烏鴉和老鷹,所以每逢執凌遲刑,就成了這些畜生們的盛大節日。
劊子手向監刑官員和看刑的群眾展示從犯人身上臠割下來的東西。所以,在歷史上,無論多麼精彩的戲,也比不上凌遲活人精彩,這也是京城大獄裡的高階劊子手根本瞧不起那些在宮廷裡受寵的戲子們的根本原因。
甩完第三片後,劊子手就開始割第四刀了。這時犯人血道已經閉住了,可以一直割了。如果犯人身體健康、肌肉發達,那麼他她)的肉一定很脆,很好割。這樣的犯人才會有的肉。如果凌遲一個胖如豬或是瘦如猴的犯人,劊子手就會很累。累是次要的,關鍵是幹不出俊活。劊子手心情一定要安定,趁血脈避住了,一定要用五十刀切盡胸肌。
如此割下第五十片錢肉時,犯人的兩邊胸肌剛好被旋盡。至此,劊子手的工作已經完成了十分之一。徒弟或助手要給他換上一把新刀。此時犯人的胸膛上肋骨畢現,肋骨之間覆蓋著一層薄膜,那顆突突跳動的心臟,
但目標不是心臟!如果凌遲的是男犯,旋完了胸脯肉之後,接下來就應該旋去襠中之物。這地方要求三刀割盡,大小不必與其它部位的肉片大小一致。一般說來,男犯人最怕的不是剝皮抽筋,而是割去襠中的寶貝。原因並不是這部位被切割時會有特別的痛苦,而是一種心靈上的恐懼和人格上的恥辱。
絕大多數的男人,寧願被砍去腦袋,也不願被切去男根。無論多麼強悍的男人,只要把他的檔中物一去,他就再也威風不起來了,這就跟剪掉烈馬的鬃毛和拔掉公雞的翎毛一個道理。劊子手要用一隻手把那玩意兒從窩裡揪出來,拿刀的一手要快如閃電,一下子,就割了下來。
他的徒弟或助手高聲向看客報數:“第五十一刀!”然後劊子手的徒弟或助手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盤子端過來,由劊子手摳出男犯人的一個睪丸——因為它們已經縮排囊裡,必須一刀旋下來。然後再次彎下腰去,摳出了另一個丸子,一刀旋下來,這是第五十三刀。然後將它們放在盤裡,而不丟棄,原因是很多人認為能治病,往往重金求購……
但是一般來講,死於這種刑罰的人,在死後會變成厲鬼,心中積攢的怨念猶如火山一般,若是尋著了一個缺口,便會噴發。而此時,任林昆高喊了一聲,“去吧,殺了他——”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