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麼說著的時候,我們家的大門又被人擂地山響,我見狀一屁股從床上坐了起來,朝著那門邊走了過去,大門被敲得山響,我心下也十分疑慮,到底是誰呢?
“天兒哥啊——”門開之後,一聲嚎叫傳到了我的耳朵裡面,而後,但見這表弟高峰一下子撲在了我的懷裡面,哭天嚎地,滿臉鼻涕,這模樣彷彿是被人追殺了一般。
“怎麼回事兒,你坐下,你坐下慢慢說……”我慢慢地把他扶到了一邊的沙發上面,老媽瞪了他一眼回到了房間裡面。
“你這個臭小子……”老爸怒不可遏地指著他,我見狀一把把老爸給扶到了一邊,“行了,老爸,您先別發火,您先看看他怎麼說吧,先別衝動!”
老爸好不容易忍住了脾氣,表弟則慢慢地跟我說著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他欠了近乎於百萬元的高利貸,並且欠錢的原因,竟然是賭博!
“三歲看老啊,你小時候,就喜歡跟別人賭煙盒兒,玻璃球兒,沒有想到,你現在竟然賭博,你真的是要命啊,你知道嗎?”老爸的手氣得哆哆嗦嗦的。
“你堵的是什麼?是德州撲克還是百家樂?”聽到我這麼問,表弟又沉默了,只是過了一會兒之後才緩緩地吐出了兩個字——字花!
字花就是押花會,是前清朝時民間流行的一種賭博遊戲。
下注的名目,是三十四個人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賦予神話色彩和人物個性,似乎是一部民間唱本或小說中的人物,並規定了每一個人物的座位、沖剋、敗於。
如:林太平,名地,飛龍精,趙匡胤轉世,做皇帝,對元貴,坐正順天申,坐太平,衝吉品,敗只德。 壇主挑一神名,藏於筒中,高懸會所,曰掛花會。賭者自認一名,各注錢數,投於櫃中,若中,即得三十倍之利。
光緒年間,龍門插花殿、大源經堂下、各村平水大王廟等地方,盛行一種叫“押花會”的賭博遊戲,非常適宜多數人參與。
清光緒六年的民間筆記本《三十四名花會》,全程記錄了當年的種種:“插花殿、經堂下等各廟有花會之局,嘯聚眾人,日標一名,視資本多寡,勝負賠三十倍。為首者曰花會司,設太平、根玉等花會神名,共34籤內有二神不開)。
會所都擇祠堂、廟宇等,俗稱花會壇。挑一神名,藏於筒中,高懸會所,曰掛花會。賭者自認一名,各注錢數,投於櫃中,若中,即得三十倍之利。
壇主等賭眾押定,將筒當眾解開,露出花會神名,稱開花會。開後則收進輸者押注,賠付贏者錢鈔,曰吃筒。賭者為了祈求押中,拜佛求籤,廣取徵兆,俗稱盤花會。”
這種賭博的賭具很特別。三十四個花會名,各自刻寫在一根竹木或骨制的籤條上,籤條的一端是一個小洞眼。莊家要作哪一名,便把它拴掛在一條細繩上。這樣的細繩共有三條,用一段小橫樑將三者分開。
另有一節劈成對半的小竹筒,每半的一端也是一個小眼,分穿在兩邊的細繩上,合稱花會筒。莊家將所作的花名,合在分半的竹筒中,另有一條小繩,用活釦把竹筒捆上,掛在高處。
然後,由各賭客來下注,所以也叫掛花會。賭客們下注時,要在單子上的哪一名,哪一組或幾組,標出錢數,然後將單子連同賭注交給前臺的賬房。
賬房收下單子後,大家便等待揭曉。到約定的時間,由莊家方的人員拉一下捆綁花會筒的繩子,也叫拔筒。
拔筒後,兩個半爿合在一起的竹筒分開,莊家所作的那個花名,便赫然在目。押中的人,賠率是一賠三十,著實發了筆小財,押不中的,賭注自然被吃掉……
“你品味挺高啊,竟然玩這種遊戲……”我死死地瞪著表弟!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