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臟當中一直在敲打著小鼓,就在此時,鼓點兒都變得十分的紊亂了,我的神經彷彿是一把琴絃,被毫無章法地彈撥著,但是我仍舊毅然決然地舉起了手中的判官筆,此筆傲立,猶如我陸判宗的列祖列宗和我一起奮鬥,和我一起注視著面前的這些個陳年老鬼。
“浩浩天穹,大日融融,五方鬼帝,碧落浮空……”我腳踏禹步,手握判官筆,雙目之血噴射而出,落在了這地面之上一滴又一滴,跟隨著我踏過的土地還有步伐,劃出了一條獨特的線路。
陸判之血脈,造萬物,化陰陽,但我不曉得能否可以招徠這陰間的統帥者,但是若是招不徠五方鬼帝這樣子的人物,這些陳年老鬼我們斷然也是對付不了的。
我的腳下蕩起了一層塵土,而我所塌的禹步,也並非一般的禹步。
禹步是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稱“步罡踏斗”。
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禹步之名,來源較古。後期發展為道教的罡步。
古時龍門未闢,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
昔大禹治水,屆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此鳥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行,令之入術。自茲還,術無不驗。因禹製作,故曰禹步。
而針對於這禹步的踏法,《陸判手卷》當中也有詳細地記載:
諸步綱起於三步九跡,是謂禹步。其法先舉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陰陽之會也。
夫步罡者,飛天之精,躡地之靈,運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氣齊並,九步象九靈萬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際,先運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後躡履也。
而我現在腳下所踏的禹步,跟一般的禹步仍舊有些不同,若要真論起來,我腳下所踏的禹步叫做“五步拜鬼罡”,正是拜這“五方鬼帝”的獨特步法。就在我走完了三圈之後,雙目之血也一滴滴地灑在了這地面之上,但是仍舊沒有絲毫的反應。而此時,那些陳年老鬼們已然漸漸逼近了,離我們的距離不到一米。
“浩浩天穹,大日融融,五方鬼帝,碧落浮空——”再是一聲吼叫從我的嗓子裡面猛然間的傳來,但是面前的那些鬼物仍舊陰氣森森地朝著我走來,頓時搞得四周陰風跌宕,我深深地吸了口氣——竟然無效!
我的那個天啦,我的心中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若是真的沒有效果的話,那我看我們這幾個人肯定是要交代在這裡,看來這一寶定然是押錯了。
五方鬼帝,看來定然不是我這種無名小卒,可以請得動的。心中的希望就在此時化作了泡影,我們現在註定是一群困獸,瞧這情形,也幾乎動彈不得,那些個鬼物一一逼近了我們,是的周遭的陰氣越來越明顯,幾乎沒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我去跟他們拼了,你們先走——”嘟嘟大叫著,就要超前飛去,但是崔明伏卻一把祭出了捆仙繩,把嘟嘟給栓了回來,一把丟給了我。
“韓小天,你帶著他們兩個現在就走,我去對付這些畜生,別忘了我是大師兄……”崔明伏說著,不等到我們反應過來,便朝著面前的鬼物撲了過去。
我一把把嘟嘟丟給了崔明麗,也跟隨著他的腳步,朝前跑去,狹路相逢,勇者勝,瞧這情形,今天我和崔明伏都別想著再給自己留全屍了。
“啊——”我們和這些鬼物之間的距離,差的幾乎只有一個頭髮絲兒那麼長,但是崔明伏卻猛地大吼了一聲,之後,一股強大的氣流襲來,就彷彿是火山爆發時候岩漿的溫度,直直地把我們二人給掀翻了去,朝著後面閃了一個巨大的趔趄。
“突——突——突——”從我們面前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陡然升出了五個氣流,這些氣流的溫度炙熱,就這麼地直直地冒了出來,直衝向天,那熱流幾乎都可以把我們給掀的翻了起來。
而後,那些陳年老鬼們,便一下子跪在了我們面前,以頭搶地,開始大聲嚎啕,並且他們的身軀便在這黑暗當中慢慢地消散,“嚎嗷——”這淒厲的鬼聲,直直地傳到了我的耳朵裡面,單見得這面前這一個個鬼物猶如身在了阿鼻地獄。
從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別有人形浮出,我仔細一看,那不是五方鬼帝的身形,卻又是何人呢?
於正東之方,身著斑斕戰甲,面容威嚴,姿態神武,手執金色戰戢的為神荼。而立於神荼旁邊,一襲黑色戰袍,神情顯得閒自適,兩手並無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則為鬱壘,此二者為東方鬼帝治桃止山和鬼門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