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一切仍舊單單來自於我自身地猜想,畢竟這浮雕之上仍舊有那些不盡不實的地方,並且,我國和這東南亞國家之間,存在著十分迥異的文化差異。
所以單單依靠這一組浮雕,所得到的資訊當真是十分的有限。
可是,還是那句話,任何事情,在我們的心中,仍舊是存在著一種原始的本能的“通靈”的感覺的,所以,我覺得最後這幅畫,所表達意思,就是——昇天?
而後,海象搖頭擺尾地往前游去,慢慢地朝著這寺廟裡面的空間上方遊著,我也慢慢地把目光轉移到它的身上,在這所寺廟當中,彷彿就是這隻海象,一直在指引著我,探尋這個寺廟的奧秘似得,並且一步一步,逐漸地深入。
當眼罩上面的光線朝著寺廟的上方掃射過去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雕像。只見這雕像頭戴寶冠,雙眉朝著兩邊順開,雙目微閉,鼻樑聳立,嘴部凸起,渾身還遍生毛髮,宛若一個正在打坐的猴子。
只是,我有些驚歎於這工匠的手法,渾身的毛髮為什麼竟然可以雕刻地如此的栩栩如生,宛若真的存在在猴頭的身上。
怎麼會是一隻猴子呢?嘟嘟飛翔到那雕像的四周,繞著那雕像的周身,轉了一圈又一圈,而後有些懷疑地盯著我,“韓小天,你不覺得它好像孫悟空嗎?”
我的腦袋裡面靈光一現,登時覺得自己彷彿知道了這尊雕像是誰了,或許這就是那印度教當中的神猴哈奴曼!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溼奴和溼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毗溼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溼婆是第三位的主神,主管世界的破壞和重建,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哈奴曼又名哈魯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當中的神猴,據傳,善於變化可以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它面如紅寶石,毛色金黃,身軀高大,尾奇長,吼聲如雷,力大無比,可移動山嶽,可捕捉行雲。
它曾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魔之妻悉多,與羅剎惡魔羅波那大戰。
羅摩是大神毗溼奴化身。羅摩之妻悉多非常美麗,被楞伽城十頭魔王羅波那用計劫走。羅摩在尋妻途中助猴王須羯哩婆奪得王位。
猴王派手下大將哈努曼,隨羅摩去尋妻。哈奴曼勇敢機敏,能騰雲駕霧,火燒楞伽宮,盜仙草,終於幫助羅摩征服了強敵,救出悉多。
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話中的精品,哈奴曼不僅在印度家喻戶曉,而且在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心中亦敬他為英雄。
我國的著名學者胡適,認為《西遊記》當中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但也有學者表示,對於“孫悟空起源印度神猴”的說法,大家不必太較真,由於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和傳播,才能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印度人把孫悟空稱為“中國的哈努曼”,中國人完全也可以把哈努曼稱之為“印度的孫悟空”。
而且,這哈奴曼出現在寺廟當中,類似於我們寺廟當中的“護法”!
之後,那海象又往上游去,我的眼罩跟隨著它的遊動而漸漸地轉向了一旁,我終於看到了在那哈奴曼神猴雕像的身後,有著更大的一尊雕像,佇立於此。
只是,當我看到了這樣一尊雕像的時候,我只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這尊恐怖的雕像呈人行站立態,它的嘴兩側生出獠牙,火焰般的頭髮上頂著一具骷髏,並且有八隻手臂,而且在每隻手裡都拿有一件物品,只是這些物品分別是什麼,單單看著這尊雕像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他右邊靠上的三隻手分別持著一柄三叉戟、一根狼牙棒和一支長矛。最下邊的那隻手好像沒有拿任何東西,而是掌心向外,食指和拇指指尖相觸,作解說勢,彷彿代表著講解或揭示奧妙。
左邊的手裡分別持著一隻長杖,一個套索和一個好像很小的被砍掉的人的頭。位於身體前的那隻右手裡拿著的圓形物體,可能是一個沙漏狀的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