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代的唱詞,悠揚婉轉地迴盪在這黃泉路之上,這聲音恰似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四、五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
我緊緊地盯住那頭頂上的天空,而那漫天的曼珠沙華竟然慢慢地變少了,最終不再掉落。
但是周遭的那群亡靈,卻彷彿對這一切都沒有感覺似得,仍舊在低著頭,馬不停蹄地往前走著,彷彿這天籟之聲的仙樂連一個音符都沒有入到他們的耳朵當中,瞧這情況,難不成單單就我自己聽到了嗎?
天幕之上飄來一女子,這女子面板白皙,一襲紅衣,那黑瀑般的頭髮直直地垂到了腳後跟,在天幕之上飄散開來,就彷彿在人的身上披上了一層墨色的斗篷。
女子的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就這麼地漂浮在天空當中,我立時停住了腳後跟,仰望著在她,而此時,從她的嘴巴里面迸出了最後一個音符,登時便沒了聲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此刻,這女子便飄然離開,而我也低下頭來,繼續往前趕著路,這一片火照之路,但是它所到達的地方,卻是那讓人無比斷腸的奈何之橋。
火照之路火光沖天,眾人低頭趕路,不曉得時間過了多久,但聞得那腥風陣陣,哀嚎之聲不絕入耳,單單聽聞這聲音就讓心頭忍不住陣陣滴血,而後便聽到了那聲聲鐵鏈在地面之上拖行之聲,又聽到了那一聲聲“啪啪啪”地聲音傳來。
我聽得真切,這當真是那皮鞭和皮肉在接觸的時候,發出的聲響,一陣陣地傳來,那哀嚎之聲也更加的強烈了,而後,那一處橋樑出現先我們面前,橋樑前方有一處木牌,上面用篆體寫著“奈何橋”!
只見那奈何橋邊,還有一處高臺,名叫望鄉臺。望鄉臺的面為半圓形,朝向東、西、南三向。此臺的彎面有八十一里,臺後平直如同弓弦。北方,以劍樹立為城牆,臺高四十九丈。以刀山為山坡,砌成六十三級的階。
望鄉臺前立一鏡為陰陽鏡,凡是行至此處的亡靈,都需要在那陰陽鏡之間照上一照,而後才可以登上那奈何橋,從那陰陽鏡之上便可得知此亡靈的生平。
善良的人,不用登上此臺;功過相半的人,已發放輪迴去了。只有作惡多端的人,才被在這望鄉臺前把手的陰吏押上臺去,登臺一望。而此時待那在鬼門關外聲稱自己官大無比的亡靈登上此臺後,那望鄉臺的一側便出現一番景象:
只見,那亡靈的家鄉如在眼前,所有的男女家人,親友的言語、行為,都能看見、聽見。看見老老少少,再也不遵從自己死亡前的吩咐與教訓,所有自己以前決定的事全變換了,一件件地改掉;辛苦掙來的財物,被搬運一空,太太也再改嫁。田地、財產、被瓜分了;原本清楚的帳目,被貪汙得混濁不清;死人欠活人的帳,分文都難少;活人欠他的,由於失去證據,一概耍賴,惡形惡狀地搪塞掉;所有的錯誤、罪惡,全推給死人。
所有父親、母親、妻子的族人,全懷怨抱恨地評論自己,兒女個個心懷私心;朋友則失去信用,略有幾個親友,想念自己在世的情份,撫棺哭幾聲,一回頭,馬上又冷笑兩聲。以前在世時所造的罪惡,逐漸出現惡報,兒子因犯罪,被抓入獄,或被壞朋友帶壞了,女兒則生了怪病,事業瓦解了,房屋被火燒了,大大小小的家產,很快地消耗光了。
而此時,見此情景,登臺之人登時失聲痛哭,可見這望鄉臺並非是讓人登上去懷念故鄉,反而是對於壞人的一種懲戒。
此時,我來到了忘川河,聞到了那腥風陣陣,登時胃部翻湧,幾乎就要噴湧而出。而此時,我卻看到了剛剛在黃泉路上唱歌的那位姑娘。
她竟然站在那橋邊,一碗又一碗地在給那往來之魂魄派著湯,但並非是給每個人的,而是單單給那些身著白色長袍之人,而身著那黑色長袍的人則直接被帶離了。
“我們又見面了……”女子登時撩了一把自己那垂至腳踝的長髮,而後衝著我微微一笑,她的身後放著一口巨大的湯鍋,那湯鍋當中熱氣繚繞,我吸了吸鼻子,登時聞到了湯鍋當中的那陣陣香氣。
“孟婆大人?此人……”一個陰吏走到了我們的身邊,衝著我們微微施禮,探尋似的目光看著孟婆,孟婆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而後拍了拍手掌,“帶他去枉死城,此人陽壽未盡,是橫死之人……”
我的心一動,不禁咋舌,沒想到面前這個容貌清麗的女子,並且在那黃泉路之上灑下花朵的女人,竟然會是那傳說當中的“孟婆”,在我的印象當中,那孟婆不都應該是一個鶴髮童顏的老婦人嗎?怎麼會如此秀美呢?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