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車子就從那鏡泊出口處滑入了匝道,從高速下來之後,來到了這普通的省道,速度登時降低了不少,東子回頭看了我們一眼,“你們醒的還當真是快呢,只是一會兒這路是越來越難走了……”他說完又轉過頭去開車。
這普通的道路確實把車速給放低了不少,但是一路搖搖晃晃看著窗外的景色,仍舊平添了不少的樂趣。
而沿途路過了一個村莊,在一處麥田當中,竟然圍著一眾的人,並且這些人都虔誠地跪在一圈,個個兒都低著頭,而在這圈子當中,有這三個帶著面具,身著獸皮還有樹葉的人在跳著舞。
並且他們的手中均拿著一個類似於銀鈴法螺一樣的東西,不停地發出了“嘩嘩啦啦”地聲音,此時,還有不少人從公路上走到了地裡面,去圍觀這樣的一個場景。
只是,那些帶著面具的人嘴巴里面在唸著什麼我倒是聽不懂,但是他們三個卻圍繞著一個草人兒不停地轉著圈而兒。
“這是?”我有些奇怪地看著面前的這一幕。
崔明伏微微一笑,“這就是,和我們出馬弟子屬於同一脈的薩滿教。”
我有些驚訝,之前當然是有聽說過薩滿教,但也僅僅知道這是分佈於北亞一類巫覡宗教,包括滿族薩滿教、蒙古族薩滿教、中亞薩滿教、西伯利亞薩滿教。
而這次竟然真真兒在我們面前出現了,周密此時也從那靠椅上面支起了身子,看著窗外的那一幕,看來,好像所有人都對這薩滿教充滿了興趣。
“面具好奇特啊!”我看著這些薩滿巫師戴的面具,不由自主地說著。
看到這個崔明伏更加來勁了,便一下子坐了起來,滔滔不絕地講起有關這薩滿面具的事情,原來這選材多為當地俯拾即是的獸皮、樺樹皮、木、石、獸毛羽革、紙、龜板等,後期才用金屬製作。
面具的形制較為簡單,多為人形面具,僅具口、眼、鼻等形,少數用獸毛羽革等裝飾成鬚眉或鬍鬚。
並且這薩滿面具,在這薩滿教當中還有這至關重要的服務作用。它不僅僅是在祭祀或者法事的時候,充當著與神溝通的一個媒介,並且據說在法師施法的時候,免不了要與那惡鬼相遇,帶上這面具也避免這惡鬼在以後會認出他。
而崔明伏的話音剛落,那三個原本還繞著草人旋轉的薩滿法師立時停下,而後其中一個最高大的法師從身上掏出了一根紅繩兒,綁在了這草人的身上,並且還綁了整整六根。
綁好之後,便把最前面的三個穿著白色孝衣的人給扶了起來,並且把這其中的三根線分別遞到他們的手中,而他和另外兩名薩滿巫師則一人執起一根紅線,把這草人提起,慢慢地往前走著,此時那薩滿巫師仍舊在搖著那手中的銀鈴法螺,清脆的鈴音響亮地灑了一地。
此時,路上的眾人都跟著一路看了過去,公路上終於通暢了,“喂,崔大師,這是什麼祭祀啊?”
崔明伏咳嗽了一聲,終於說了一句,“我不知道……”
我的心中登時十萬頭草泥馬涉水而過,這傢伙,就是這麼地不禁誇,只是提及了一句,登時便露出了狐狸尾巴。而此時,正在開車的東子轉過頭來,一臉微笑,“哦,這是我們滿族薩滿教當中的傳統儀式——送魂儀式。”
“送魂儀式?”這次,周密總算是說出了一路上唯一的一次話,看來,他還是對這個東西比較感興趣。
東子點了點頭,詳細地給我們講起了這個送魂儀式:鄂倫春、鄂溫克人或者滿族人在喪葬時,多舉行薩滿送魂儀式,即扎一草人,繫上多根細線,身著孝服的死者子女或其他親人各牽一線。
薩滿也握一線唸咒禱告,請死者勿戀家人舊地,趕快離去。然後用神棒將線—一打斷,盡力將草人遠拋,認為死者靈魂就隨之遠去。
屍體入棺後,放在山林風葬,或土葬。赫哲族下葬送魂時,做個穿衣服的小木人,代表死者,點香燒紙上供,或請薩滿跳神,用酒肉招待親友三天。第三天由薩滿射箭三支,為亡靈指示去陰間的方向。
崔明伏有些不好意思地搔著後腦勺兒,“只道是和薩滿教同屬於一脈,但還是一知半解啊!”東子搖頭說,這沒有什麼,因為他自己就是滿族,在他小的時候家裡面的長輩去世的時,也有舉行過這種送魂儀式,所以他自然知曉。
此時,車子行駛到了一處拱橋的位置,東子告訴我們這裡就是那松乙橋。
“你們看對面那座島國人遺棄的水電站,這裡發生過東北抗聯最有名的‘蓮花泡戰鬥’,在那次戰鬥後的第三天,花臉溝那場血腥的屠殺。”
東子說著,不禁地咬住了牙齒,我明白,這是因為東北漢子的熱血本性,對於那禽獸不如的島國侵略者,這是當然是首當其衝的位置。
車子行進在這松乙橋上,這座拱橋既像是一條彩虹,又像兩座山伸出的,親密地握在一起手。眼前彌望的是寬闊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