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鼻長耳朵長,長久以來在老百姓的眼裡都是一種相貌極其醜陋的動物,因而才會有“貌醜如豬”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一個人的相貌醜陋。而且豬無頸脖,有頭而不能回,唐人以為這是一種不懂得回頭改過的動物。
其次豬與屎尿同居,吃食腐敗食物,爛菜、泔水、臭魚爛蝦,並不像人、猴或者其他動物一樣自行覓食被視之為懶,是以亦有懶惰如豬的說法。
人們認為吃食豬肉便用會沾染上豬的習性,變得蠢鈍無比、骯髒、懶惰、貪婪,甚至會容貌變醜等等,所以古人用與豬有關的東西,或者直接用豬來形容一個人,絕對是超級汙辱人的。
聽了唐芸的解釋,陳放這才憶起豬在古代的確不是一種受人歡迎的動物,國人真正開始接納豬還是在宋朝末年,一直到明朝才真正出現大熱的風勢,開啟了全民吃豬的日子,在那之前只有女真族人才會吃豬肉。
念及於此,陳放不由得哀怨了起來,我最愛的紅燒肉,紅油豬耳朵,豆腐火腩,豉椒蒸排骨……
在後世幾乎有接近一半的美食是與豬有關滴呀!陳放仰首四十五度,努力使眼淚不要留下來。
於陳放來說,老百姓對豬的理解是愚昧的,但是有一點他又不得不承認,豬肉還真的不能夠天天吃。
大醫學家韓懋曾有言:凡肉皆補,惟豬肉無補也。
藥王孫思邈亦曾有言:久食令人少子,發宿病、筋骨碎痛之氣,南豬味厚汁濃,其毒尤甚。
除了兩大醫學家,在各類醫經如《醫經別錄》、《廷壽丹書》、《本草綱目》及《本草備要》等,對豬的評價具是甚低的。
而這一切在後世也是得到了一定的認證,長期吃豬肉的人比起吃其他肉的人相對沒那麼健康,而且患痛風、高血糖的機率比起吃其他肉種的人來說,也略為偏高一點。
不過人體有天然的排他性,與及排毒性,只要不頓頓吃,天天吃,過量。其實並不能影響人體健康的。
可是這一切能夠跟眼前的人解釋清楚嗎?恐怕不能!
陳放無奈的翻了一個白眼,心裡再次哀嚎,噢,我可憐的東坡肉。
……
豬雖然是極好的實驗體,可是沒有豬,不代表著不能繼續實驗,其他活物也是可以的,例如雞、鴨、鵝。
聽到陳放說雞、鴨、鵝也可以之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村正更是沒有猶豫,立馬尋人去準備,不玩豬自然烈酒與乾柴也就不用準備太多了。於是在很短的時間裡,三隻鵝、五十斤烈酒、兩擔乾柴就已經準備好了。
在陳放的指揮下,雷大壯被拉了壯丁,親自餵鵝喝酒,當然他是心不甘,情不願滴,不過在雷虎豹的瞪眼下,他還是乖乖的執行了。
將肥鵝灌醉後,陳放又命他將另一隻肥鵝活活掐死,最後再將第三隻肥鵝綁住上雙腳。
所有準備功夫做足,陳放依舊沒有放過雷大壯這個苦力的意思,命他點火,待柴火熊熊燃起的時候,將三隻肥鵝同時投入大火當中。
在眾人的注視下,三隻肥鵝各有形態,死鵝自然是看不見有任何動作的,那隻醉成一坨的則不停的扭動的身體,無力的拍打著翅膀,最後那隻活鵝表現得最為慘烈,雙腳被綁,不能立起從火海中逃出,只能夠在火海里拼命的拍打雙翅,發出淒厲、痛苦的嚎叫聲。聽得眾人臉露不忍之色,皆以驚恐的眼神望向了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