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現在住的地方在皇后區一棟獨立的小院子,皇后區是紐約移民人口最多的地方,在這裡的數百萬人口中,將近一半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族裔。
所以一個華裔少年和一個俄羅斯少女在這裡也不會引起多少注意。
小院子裡是一座十分樸實的小樓,經典的美式構造,簡單之餘還有幾分大氣。小樓最頂部還有一個小小的閣樓,白色的天窗開啟就能看到星星,客廳和廚房都在一樓。
和之前一樣,娜塔莎住在樓上,萊昂住在樓下。
值得一提的是,房東在房間裡還安置了一座黑白小電視,電視正式風靡歐美是在50年代之後,所以現在這臺電視的新潮程度十足,以至於娜塔莎摸著電視一副依依不捨的樣子。
當然,這也給他們的房租增添了不菲的一筆。
有了一個自己的家之後,兩人心裡都少了許多的不確定感,以及對異國他鄉的疏離。
到了第二天,娜塔莎和萊昂就開始出門找工作。
呃,是的,兩人商量之後得出結論:最快融合進一個國家的辦法,就是成為這個國家的“納稅人”。
有一份工作的話,既方便融入這裡,也可以認識一些新朋友。
於是乎,儘管手頭並不缺錢,萊昂也有一些未來的計劃,但還是選擇先詳細瞭解一下這個國家的具體情況。
找工作的過程對兩人來說都很新鮮,不過二戰還沒有完全結束,可以任意挑選的工作也並不多。
最後萊昂成為了皇后區一個報紙推銷員,他和另外幾個年齡不大的人一起負責在皇后區源源不斷的將報紙賣給行人,把前線的訊息和怒斥小鬍子的文章傳播到家家戶戶。
娜塔莎則是成為了一個軍裝紡織廠的女工,聽她嘰嘰喳喳說紡織廠裡熱火朝天為遠在歐洲的美國大兵織造軍裝的新奇景象,能看出,女孩對這份與間諜相差甚遠的工作還是十分滿意的。
當然,兩人再次出門時,看著對方,一個戴著小帽,穿著有些傻乎乎的土黃色賣報員的服裝,胳膊上挎著一大摞報紙;一個穿著工廠女工的統一服裝,頭髮也被緊緊壓進帽沿。
還是忍不住相互嘲笑起來。
走出去的時候還在鬥嘴。
“感覺突然從蘇聯跑到這裡,一個賣報紙,一個當女工,有點不真實的感覺。”
“是有點不真實……不過你這身賣報員的衣服可真醜。”
“……”
和萊昂一起搭夥賣報的是幾個年輕的小夥子,基本上都是沒有達到徵兵的年齡或者身體標準的年輕人,去不了前線,只好在後方做點事情。
幾個年輕人中有兩個格外熱情,也讓萊昂記住了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