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境界與實力開始暴漲,隨著他越向前走,他曾經的記憶就回想得越來越多,對於世界法的理解就越發深刻。原先走一步就會有一萬分神撲上來,現在已經成了走一步就有十萬分神撞在他身上。少年偶然發現自己現在走一步已經不能再算是一步了,因為他開始縮地成寸。
這個冰封的世界隨著少年的境界越來越高,對世界法的理解越來越深,似乎開始變得躁動起來。原本應該是一片死寂的大夏遺蹟,終於是有了一些活氣。唯一不變的是,少年仍舊平靜。
但是他的平靜也發生了變化。一開始他是無所謂任何變化,現在變成了看透了後的平靜,而並非無所謂。他的情緒比任何時候都要激烈,痛苦的,幸福的,傷心的,高興的全都有。他的平靜是體會過了之後才有的,而非一張白紙裡的乾淨。
此時無相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諸天神魔的推動下,無相界儼然已經成了一個殘忍的試煉場。魔界急需在無相界建立自己的意識形態,那就需要無相界許多人相信大自在,產生的巨大沖擊卻並非是無相界本身的反抗,而是天界眾仙所帶來的。
不過這樣的衝擊還暫時沒有形成全面波及。
比如古由王朝,依舊是以前那般模樣。現在擺在這個王朝面前的不是去關心天界與魔界之間的博弈,而是怎麼上通國教。
上通國教的唯一希望自然在古三漸這裡。
古三漸要在這無相界當中悟道,就好比是在沙漠中取水,在大雨中生火。這裡完全沒有天帝所訂立的那一套嚴絲合縫的規矩,要修心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無相界卻並非完全不能修道,因為這億萬寰宇之中,從來沒有絕對的事情。萬事萬物總是在相對地執行當中,否則古三漸的師傅就不可能修到虛境了。
這已經是古三漸衝擊虛境的第九個年頭了,自從他師傅死後,他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心。他從來沒有一刻真正地像他外表所表現得那麼雲淡風輕,他比任何人都更著急,只是因為他良好的修養讓他從來沒有將這些急躁表達出來過。
九年來他沒有釣起一條魚,沒有抓住一縷風,沒有休息過一刻。他已經快要著魔了,但是他仍舊像九年來一直做的那樣,清晨來竹林撿點兒幹竹,回去煮茶。飲完茶後,就到微風不止的傍晚了。他看著習習微風,就像看著那若隱若現的虛境一般。
一到夜裡,他便琢磨這滿天星辰。一邊是紫色,藍色,白色的天界星宇,一邊是紅色,橙色,怪狀的魔界星宇。虛境是真實存在的,他完全不需要懷疑這一點。師傅對他有私心,他也很明白。不然他早就應該到虛境了。
可見所謂的良善,並非悟道的關鍵。他師傅這一生永遠都在提防著兩個人,一個是他,一個是某個女人。
虛境是秘密,是上通國教的關鍵。他師傅自然是怕他取而代之。這件事很隱晦,甚至沒法兒說出口,實在是不齒提及。古三漸從來沒有怨恨過他師傅,因為他師傅兩千歲高齡,能一直做古由王朝的國師,自然有他的手段。
無相界的人的壽元,相對來說是很短的。一般來說,這裡的凡人的壽元與外界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一旦修道,就常常會對身體造成各種傷害。在無相界不論是煉體還是修道,都是逆天而行。
他師傅的境界,若是在外界,最起碼也能活個十萬年,但是在這裡,能活上個兩千年,絕對算是高壽了。
不光他師傅,就連一方道天之主,他們都發現自己的壽命是有限的。只不過因為他們的實力已經無限接近於神,甚至還不比一般的神差,所以活上個幾百萬年還是輕輕鬆鬆。但是這些道天之主的幾百萬年壽元,相對於神明近乎於無限的生命,還是太短太短。
這種短暫的壽命,決定了無相界的人不能像外界那樣,修行能夠全靠時間來磨。他們極度吃資質,一旦資質不夠,幾乎就可以斷絕了修行的心了。所以按理來說,古三漸才不到一百歲的年紀,這樣的境界已經很高,那他的資質定然很不錯。
想當初他被他師傅帶上都城時,他也是轟動一時的人物。因為像他這樣資質的人,實在極少。那時他剛剛境界有所小成,勉強擠進了大乘期的門檻。也就是那個時候他就與畢林世子相識了,只不過當時的畢林世子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待到畢林世子隨他修行,因為他的底子很好,所以畢林世子在他的耳濡目染下,體魄底子也很好。不然的話,依這些年畢林世子處理政務的強度,他的身體早就垮了。
古三漸點了一爐香,開始打坐,這一打坐就是一個白天。
他原本早就該踏足虛境了,只不過他師傅髒了他的境界。他想起來那一個晚霞滿布的傍晚,他看著天邊投下的霞光,問他師傅,什麼是道。
他師傅一開始沒有警覺,便說,道是決定萬物生長,不論活物抑或死物,保證一切事物執行的一種規律。道不分上下左右,沒有固定形態。一把刀是寬是窄,全在看的角度如何。看見的是刀鋒,那就是窄,看到的是刀背,那就是寬。道時常自相矛盾,但是從來沒有矛盾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是的古三漸顯然已經摸到了從虛的門檻,所以他繼續問道,道的規律是什麼。
問完這句話之後,古三漸就已經有了變化。他的思緒飄到了竹林,飄到了晚霞,飄到了天邊。他的師傅自然也注意到了他的這種情況。讓古三漸始料未及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他師傅一掌印在了他背後,說這就是道。
古三漸差點兒被打死。
死當然不是道,他的師傅不願意他悟道了。古三漸默默地承受了這樣的責罰,又或者說是惡意。他沒能一步如虛境,也很難再進入當年那種狀態。等到他師傅老死後,當年那一掌成了他心中永遠的坎,他邁不過去。
每當他即將悟到那一絲模糊的意境時,那一掌的劇痛,那熟悉的感覺,好比靈魂被抽乾的恐懼,直接將他從那種悟道的意境當中扯了出來。
悟道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悟道的時候,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有時甚至會神遊千萬裡。若是無人護法,一旦在這個時候遭受到了一丁點兒衝擊,都有可能會永遠地毀了這個人的修行。因為那種精神高度集中的時候,不管遭受到的是什麼樣的衝擊,都會深刻地烙印在這個人的心中。倘若當時古三漸的師傅沒有對他出手,而是傳授了他的道的真意,那他的境界就會突飛猛進。因為在那個精神高度集中的時候,善意也會被擴大無數倍,從而對他形成巨大的正向反饋。
這天地百萬年來,總是在不斷地變化著。天上的星象也是在進行著不斷的移位。古三漸自然記得,道是決定萬物生長,不論活物抑或死物,保證一切事物執行的一種規律。
他不再糾結於怎麼入虛境了,天帝那一套不適合這裡,大自在也並非他所求。他甚至放下了曾經在晚霞下的那一絲感悟,對於他的師傅下的黑手,他也寬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