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於惡劣天氣的影響,漢軍無法展開大規模的攻關。
傷勢略好的王秦已經開始處理政務,現擺在王秦面前的有三大難題。
第一,年後,能否實現漢地全境耕種,使荒地不再擱置,使百姓擺脫飢餓,只有迎來大豐收,才能鞏固漢府的統治。
第二,收復江北,本來開春後,漢軍就要大規模渡江北上,但是現在漢軍最主要的目標是如何奪取龍潭口。
如果擱淺收復江北的計劃,對未來的戰略部署是極為不利的。
如今的江北,形勢已經初步明朗,兒子打不過老子,項然率大軍逼近河州,項飛快完了,張淼卻還在坐山觀虎鬥,沒有出手,王秦知道,張淼是在等,他在等一個恰當的時機,一擊致命,徹底掌握大局。
江北決不能為張淼所控,否則就是動用漢軍的全部家底,都難以收復。
第三,就是眼前的龍潭口,不奪回龍潭口,等於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可想要奪回,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此事令漢軍騎虎難下,不打,漢軍處於被動地位,面子過不去,打,打不下,面子更過不去,所以現在王秦集結漢軍於關下,卻不著急進攻,在沒有萬全之策前,不能輕易動手。
糾結的不僅是王秦,同樣,劉鼎也徘徊在戰與不戰間。
戰,意味著派兵出關送死,不戰,他這個皇帝顏面盡失,親臨夔門指揮,卻仍一敗塗地,如今國內民怨沸騰,全都在指責劉鼎的失敗。
劉鼎為了轉移矛盾,打算將責任一股腦推在劉焌身上,劉焌一至夔門,劉鼎立刻命人將他打入地牢,連給他分辨的機會都沒有。
推卸責任,並不真的能將自己撇的一乾二淨,大家不全都是傻瓜,劉鼎的行為,反而讓人指責他不地道。
當然,他是皇帝,眾人只能私下議論。
皇帝被仇恨衝昏了頭,變得不理智,但黃淏身為丞相卻要保持清醒。
他勸說劉鼎要冷靜,千萬不可意氣用事,蜀國近年來,兩次受到重大挫敗,元氣大傷,再也經不起損耗了。
劉鼎好謀無斷,是個極其容易鬆動的人。
但他又咽不下這口氣,因此在夔門集結了五六萬人,準備調往龍潭口,做做樣子。
透過這種方式告訴天下,他劉鼎雖然輸了這一仗,但他不怕王秦,蜀國仍有反擊的力量。
兩軍就此對峙起來,在漫天大雪中,安穩的度過了除夕,迎來了新的一年。
王秦從萬州來到魚腹,視察戰後重建的進展,百姓們安置的情況,西境百姓是這場戰爭中最大的受害者,他們的家園遭到了破壞,親人遭受了屠殺,心靈及身體的創傷至死都難以癒合,這輩子都將活在悲痛的陰影中。
從魚腹城,一直走到魚腹下轄的鄉村,荒野中悲涼的氣息瀰漫在這片天地間,漸漸消融的白雪中露出無數沒來得及清理的屍體,他們有的是戰死的將士,有的是被屠殺的百姓,還有許多餓死、凍死的人。
王秦的心情複雜,一路走來,心裡籠罩的陰霾越發沉重。
“漢王,春耕時節以至,我們眼下該如何是好?繼續留在龍潭口,還是轉移重心,揮師北上?”
許平跟在王秦身後問道。
王秦抬頭看向藍天,“等,再等等吧,或許會有轉機。”
許平道:“幾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的錢糧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漢王要早下決定啊。”
“各地墾荒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