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的傷已經好了。”她說。
臨風不答話了,一動不動地盯著她,任由她把手搭上了她的脖頸。
明熹指腹掠過她的頸側,落在她的鎖骨上,輕輕地磨了磨,然後繼續往下,探入了大木桶裡的熱水中,試著水裡的溫熱。
臨風一邊手指扶著木桶,不讓自己滑下去,一邊忍不住一點一點往她的方向挪動,最終幹脆抱住了身前的那條手臂。
“唔……”
沐浴是一件很舒適的事情。當初臨風剛被明熹抓來巫門的時候,就奚落過巫門沒有沐浴的湯泉。如今雖然依舊沒有湯泉,但她泡在明熹的木桶裡,用明熹的木桶沐浴,有明熹幫著按摩放鬆,也覺得十分舒適,在熱水中泡得渾身松軟而倍覺輕快。
臨風被熱水擁得暈暈乎乎,好一陣才想起她非常執著的某些稱呼:“熹……”
“不許說。”明熹另一隻手繞過她的脖頸,掌心包住她的下巴,有些強硬地託著她的臉上仰,堵住了那兩瓣總是氣得她七竅生煙的唇。
……
休整了四五日後,由寇光帶著部分巫門門生陪同,臨風和明熹再次離開巫門。
“神女,能感應到位置在哪兒嗎?”寇光問。
臨風:“不能。”
“師姐,她叫臨風。”明熹說,“你就叫她‘臨風’就好。”
“哦……臨風,”寇光問,“那大致方向呢?”
臨風:“也不能。”
寇光:“……”
“去邯嶺。”明熹說。
寇光:“為什麼?”
“黃舀、陶壑都是坤門人,坤門在邯嶺,他們最初建立的據點也在邯嶺,顧渟逃跑的地方也是在邯嶺附近,上次我找到臨風,同樣是在邯嶺。”明熹說,“臨風的感應沒有那麼全能,至少得有大致範圍,我們先從邯嶺查起。另外——”
前兩日,五門紛紛收到了無數封來路不明的、大張旗鼓的“招募令”。
那些如出一轍的招募令如是寫道:自古有識之士,鬱郁不得志者眾矣,未得伯樂,難求終南捷徑,誠邀各路英傑,共修我門秘術,登頂修為巔峰之境,享萬貫孔方。
“噗——”臨風當時聽到這個的時候正在喝茶,沒忍住咳了出來,“終南捷徑……怎麼說呢?也的確合了這些不肯正經修煉的人的想法。”
“招募令落款中提到的地點,也是邯嶺。”明熹一錘定音,“五門最近也在大肆搜羅那夥賊黨,我們悄悄行事,不必按五門劃分的地域來,就先去邯嶺。”
一行人瞬移至邯嶺附近,寇光說:“但那個招募令有點蹊蹺啊,說不出為什麼。”
臨風:“確實蹊蹺,不排除是故意引人到邯嶺。”
明熹:“大約那夥人的確缺人了,那一通招募確實有些效果,昨日易門不就抓了五個企圖合夥叛逃的人嗎?這還是抓住的,沒抓住的還不知道有多少。”
“其實巫門點卯較為鬆散,”寇光憂慮道,“按照一月一點卯來算,短短幾日,根本看不出有哪些人叛逃了。”
明熹:“不必憂心那些,能被這麼封歪七扭八的招募令吸引走的,還能是什麼好貨?”
臨風湊在她身邊耳語:“我怎麼沒看出來,你其實有些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