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是想讓我等會兒送你回家……
程式言抿唇,嘴角勾起微小弧度,“那我認栽,誰讓我要給你看呢。”
餘光往身側瞥了一眼,見她微微垂著頭,抽出那一沓資料,從第一張開始看起,他安靜開車,沒再出聲打擾她。
舒燈,這位在一百多年前享譽全球的傳奇小提琴家,曾經鼓舞並幫助了許多國內的小提琴家的音樂生涯。
在她的激勵下,那一代國內優秀的小提琴家競相走上國際舞臺,國內的小提琴行業得到空前發展,小提琴演出一度成為當時社會最盛行的音樂活動。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舒燈在事業頂峰時在家中服藥自殺,沒有留下任何的遺言,引得外界猜測不斷,關於她的死因眾說紛紜,世人皆惋惜天妒英才,這麼一位天資卓越的小提琴家就這麼早早殞命。
直到她死後的第五十年,她的朋友,一位年邁的油畫家,在接受採訪時懷念舒燈,才透露出她曾備受精神問題的困擾,得了精神分裂症後,又被折磨了長達數年,最後不堪其苦選擇了對她而言最為輕松簡單的做法。
精神分裂症由此被帶到公眾議題的廣泛討論範圍,許多人開始關注精神健康問題。
舒燈帶來的影響是長久和深遠的,即使逝世百年,談及小提琴大師時,世人仍舊會提起她。
她是許多小提琴家的偶像,也是顏千繪的。
初中的某次暑假,溫爾雅帶她去參觀一個樂器展覽會,會場大廳的白色幕牆上放映著舒燈的紀錄片,她不自覺地被畫面中拉琴的女人吸引了。
原始的琴音輾轉多種介質最後傳送到她的耳中,她卻能聽出這琴音中的豐沛情感絲毫未減,而這正是她的琴音中沒有的東西。
十幾歲的顏千繪苦練琴技,屢獲大獎,被媒體無限追捧與宣傳,卻慘遭自己新老師的毫不留情地批評,那位怪脾氣的知名小提琴家拖著厚重的語氣,說她就是個拉小提琴的機器。
少女沾沾自得的高傲被狠狠踩在腳下,她握著拳頭固執否認,“我不是。”
隨之而來的是自我懷疑與掙紮的痛苦,維持自尊心的方式是不去上課。
她開始不想練琴,她意識到老師說的是對的,苦練的技巧是華麗卻沒有靈魂的花架子,自己的天賦或許也只是媒體吹捧出來的。
看到舒燈的那一刻,所有的光環被打碎,她潸然淚下。
自己已經很久沒拉出過能真正打動人心的曲子,自己很久沒體會到在一曲終了時身心沉浸在樂曲激蕩餘韻中的那種感覺。
她回家翻出小時候拉琴的錄影,那是一張生日會的錄影帶。能聽出有很多錯誤,但是周圍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都在為她鼓掌,她的喜悅程度在琴聲中更加攀升,影片裡她咧著嘴笑,陽光活潑。
可那時卻無論如何也沒法找回當初的感覺。
那個暑假,她翻遍了舒燈的演奏影片、訪談影片、紀錄片,幾乎所有能在網上找到的關於舒燈的資料她都看過,甚至每個晚上都要靠著聽她的曲子才能入眠,從舒燈那裡,她獲得了許多力量。
後面她從媽媽溫爾雅的口中得知,那場展覽的門票正是她的老師給她媽媽的。
那位白發蒼蒼,留著卷發,帶著金框眼鏡不茍言笑的、熱愛音樂的小提琴大師,只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小老頭罷了。
程式言的這些資料,她幾乎都知道,還有一些內容,應該是他自己想辦法又去求證了,裡面有來自友人和昔日同事的採訪,還有一些應該是透過舒燈友人們的子女轉述。
末頁看完,她整理好這疊資料放回資料夾裡。
餘光瞄到她的動作,程式言開口:“看完了?”
“看完了。”顏千繪看了眼手機,他開了四十分鐘還沒到,她開口,“你平時很少開車?”
“不是,”程式言聽出她話裡的意味,坦蕩蕩承認,“是故意開慢點,想讓你看完這些資料。”
這是變相的再次邀請,也是給她臺階,能參與和紀念舒燈有關的事項,她自然十分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