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潼關上的人懵了,下面的人也跟著懵了。
“傻看什麼,還不整備火炮?”
直到陸彥大喝一聲,愣神的炮兵才回過神,七手八腳的收拾一個銅鐘似的玩意。
如果有後世的軍迷出現在這裡,在看到那個醜陋的外形時,兩個字必定會脫口而出。
“臼炮。”
沒錯,今使用的就是李曄設計的臼炮。
它是在“咆哮梅格”的基礎上發展來,只是將口徑改成300毫米,並按照14的比例,用青銅鑄造出身管。
這樣的長度其實是種浪費,裝填的火藥還沒有完全燃燒,炮彈就已經飛出炮膛,這極大影響了臼炮的射程。
但李曄卻沒有別的選擇,誘殺韓建的計劃失敗之後,他就已經料到,接下來的爭奪的是潼關。
雖然面對長安一側的地形不是那麼險要,但是經過數百年的建設,這裡也是堅固異常。
想要攻破它,除了火炮轟擊城牆外,還可以採取地道爆破的方式。
不過現有的火炮都是75毫米口徑,要炸到猴年馬月才能奏效。
地道爆破也不再李曄的考慮之內,畢竟潼關還要用來抵禦東方藩鎮,這樣徹底毀去實在得不償失。
李曄並沒有耽擱,第一時間畫出臼炮的草圖。
工匠們立即鑄造出身管,再用不同口徑的鑽頭,鑽出了300毫米的口徑。
不過時間實在太緊,只生產出兩門臼炮,造價還高達千貫。
“報告陸參謀長,臼炮命中目標,只是那邊灰塵太大,實在看不清傷害效果。”一個傳令兵大聲報告道。
陸彥思考了一陣,對李紳道:“軍長,我建議繼續轟擊,把運來的炮彈全部打光。”
隨同運來的還有30發鑄鐵炮彈,6發石彈,後者是作為訓練彈使用,誰知道第一發就命中潼關的城牆。
“幹!”李紳惡狠狠地道:“咱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耽誤,讓弟兄們打準一點。”
第一旅的任務很重,在拿下華州之後,還要協助內衛軍打下同州,然後移回長安防守。
中間稍有耽擱,就會影響整個作戰計劃。
“陸參謀長,現在太陽就要落山了,是不是……。”操縱臼炮的炮長聲道。
臼炮發射的成本不低,準頭卻沒有個數。
白還能根據觀察稍稍校正彈著點,晚上那就只能靠瞎蒙。
如果消耗光所有的炮彈卻沒有打破城牆,那他的麻煩就大了。
“讓你打,你就打,哪來那麼多的廢話?”陸彥大喝道。
作為第一軍的參謀長,他也是心急如焚。
如果不在兩內拿下潼關,那麼之後的計劃就得取消。
到時別是華州,連金商、山南都可能放棄。
真到了那個地步,朝廷就徹底的被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