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白玻璃的生產其實也沒多難,只要將石英砂粉碎成粉末,經過漂洗、除鐵等等工藝,就能減少含鐵量,從而使玻璃的顏色變淺。
當然這還不能生產出合用的產品,李曄還缺少澄清劑。
直到他發現宮裡有從河東運來的片鹼,並從中提出碳酸鈉,才算把問題解決掉。
不過李曄並沒有止步於此,他把純鹼與石灰混合以後,就得到朝思暮想的寶貝。
“氫氧化鈉有啦!”李曄興奮的吼叫著。
當他把這些“燒鹼”心翼翼的裝到玻璃瓶子裡,就去忙別的事。
但過了幾後,李曄愕然發現玻璃瓶中竟然起了一層白霧。
冥思苦想之後,才想起氫氧化鈉對玻璃有腐蝕性。
換而言之,就是記憶有誤,氫氧化鈉不能用於玻璃生產。
李曄並沒有半點沮喪,不能用它燒玻璃,那就用它製造紙漿,反正怎麼做都不會虧本。
“去鐵廠一趟。”
搞定了曹振,李曄的心情也是一陣大好。
他決定到鐵廠視察一下,看看它的生產工藝是什麼樣子。
大唐的鐵產量在最高峰時也只有5000多噸,比起李曄所熟知地條鋼廠也遠遠不如。
要知道,那個偷偷摸摸生產的廠,一年不熔鍊出5萬噸廢鋼就是虧本。
就在李曄回憶地條鋼生產過程的時候,一個油滑的聲音忽然傳到耳鄭
“民恭迎聖人。”
李曄看了一眼,正是鐵廠的負責人齊三。
這傢伙原來是個窯工,在承包鐵廠的時候,他開出的條件最優厚,才一舉拿下經營權。
還別,齊三還是有頭腦的,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整頓,鐵廠的產量翻了將近一倍,現在每能出鐵120斤,這已經是個了不得的事情。
“聽你的鐵廠辦得不錯,朕過來考察考察,你領著我到處走走就行,不要驚動旁人。”李曄一臉和藹的道。
齊三愣住了。
從少府承包鐵廠以來,只有工部的人來看過一遍,其後便不再有人過問。
就在齊三覺得今後能過安心日子的時候,皇帝忽然出現在門口。
要不是在承包現場看過李曄本人,這會兒齊三都準備到警局報警了。
“生產鐵料的地方又髒又嘈雜,聖人尊貴,要是有什麼閃失可如何是好?”齊三心翼翼的道。
“不用擔心,朕帶著防護工具。”李曄完拿出一個藤條做的安全盔戴上。
這還是何惠兒讓人做的,和明朝勇字朱漆帽十分相像,扣在腦袋上有種不出的滑稽。
但李曄的心裡暖洋洋的,他暗暗想道:“老子也是被掛念的人了。”
看皇帝已經準備妥當,齊三也不敢再出口阻攔,領著李曄進了他的鐵廠。
是鐵廠其實就是個作坊,高爐什麼的就不要想了,二十來個半人來高的泥土爐子就是全部家當。
“叮、叮!”
嘈雜聲中,齊三指著那些泥土爐子,得意非凡的道:“聖人,這就是蒸礦爐,裡面先用鐵鑄一口鍋,再把木炭、鐵礦石一層層的放在上面,開爐的時先放鐵20斤、木炭20斤,其後再追加兩次,達到60斤……。”
齊三越是滔滔不絕,李曄的眉頭皺得就越緊,好容易等到對方住口時,他才問道:“一爐出鐵多少?”
“聖人,一爐可以出鐵18斤。”齊三得意洋洋的道:“鐵廠的爐工都是老把式,修爐窯、看爐色那都有十足的經驗,產量自然也就遠超別人。”
60斤礦出產18斤鐵,看來礦石含鐵量是在3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