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李園勾著嘴角進入夢鄉,並不知曉,有人已悄悄將他暗殺黃歇一事傳遞給了黃歇的子嗣,攪起了一池波瀾。
一個月後,黃歇的屍身被運至國都,送葬之日。
李園假意追悼,在中途登東之際,被藏在茅廁的刺客一擊斃命。
李園乃是楚國王後的兄長,楚太子的舅父,忽然被人刺死,於公於私,太子一脈都無法善了。
關於黃、李二人的死因,雙方都心知肚明,即使拿不出實證,也一心與對方勢力較勁,欲彼此置於死地。
楚王庶公子負芻得到這個訊息,心下狂喜。
“李園已死,若我向黃氏一脈示好,悍、猶這兩個豎子,有何可懼?”
他當即向黃歇舊部丟出橄欖枝,誓要替黃歇報仇。
抗秦之業尚未完成,楚王就已失去兩位器重的大臣,幾乎陷入內鬥的危機。
餘下的人都似乎忘了去追究——最初在半路埋伏黃歇的究竟是不是秦國的人,給黃氏一族通風報信,慫恿他們去殺李園的,又究竟是何人。
……
被諸國合縱攻城的危機褪去,一直提心吊膽的秦國公卿總算把一顆心落到實處。
只是,除了秦王與秦太子的心腹,鮮少有人明白黃歇攻秦一戰為何會不了了之,燕王為何會死心塌地,全心全意地為秦國牽掣趙國。
燕、趙一戰,兩個國家互有傷亡。
最終,趙國擊退燕國,卻也元氣大傷。
至此,魏王失道寡助,齊王了無寸進,燕、趙兩國損失慘重,楚國陷於內亂,東方五個強大的諸侯國,早已沒了一戰之力。
趙王後知後覺地想起廉頗。可當他想派人請回廉頗時,卻得知廉頗已然病故,只得悻悻甩手。
……
秦國,鹹陽。
當初,合縱盟軍兵臨城下時,向黃歇傳遞“秦王病入膏肓,恐怕不久於人世”的就是秦子楚本人。
以黃歇的脾性,只要嗅到這個“天賜之機”,不管是真是假,他都會竭力破城。
而秦將王翦穩重老道,最擅以靜制動。
有王翦在,合縱盟軍一時之間攻不下城池,人心必會虛浮。
待到這時,旱熱的天,各懷心思與立場的將領,趙國被燕國入侵的訊息,都會成為瓦解盟軍的利刃。
等盟軍散離,再伺機安排伏兵,半路除掉黃歇。
無需安排太多人,即使除不掉也無妨。楚國境內,有更多的人想要拿走黃歇的性命。
只要他稍稍阻滯黃歇歸國的腳步,創造時機,總會有人替他出手,送黃歇一程。
楚國一亂,短時間內再無可能舉合縱之事,對秦國造成威脅。
如此,足保秦國近十年安定。
即便秦國易主,佞人作亂,以政兒之才,自當遊刃有餘。
安排好一切,秦子楚心知這一次的自咒大約又會惹怒太子,做好了被詰問的準備。
可當他從日中坐到日落,捷報堆滿了案頭,始終未能等到嬴政的到來。
第二日,第三日。
第四日。
直至第五日,一直未等到嬴政的秦子楚,平靜從容的模樣終於多出了一道裂痕。
他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