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理由很充分,胤礽無言以對,但是他現在的主要經歷還是在寫小說,已經一百五八本了,再努努力,總能趕在身體衰竭之前寫夠200本。
如果登基當皇帝,日理萬機,哪裡有那麼多的使勁寫小說。
“阿瑪,您看兒子還年輕,是不是再扶扶我?”胤礽只好腆著臉說自己年輕,嗯,後世不是說了嗎,50歲還年很年輕呢。
“年輕?”康熙被氣樂了,“你都多大了,明年就50了,都當瑪法了,還年輕。”
他懷疑是不是自己一直想著把保成扶上馬,以至於孩子都快50歲了,還覺得自己小,這可不行。
“那是虛歲,我周歲才48。”胤礽趕緊辯駁,然後靈機一動,“您看,都說本命年不好,是不是先讓兒子把本命年給過了,明年再說您退位的事?”
本命年,可真是一個好藉口。
誰知,康熙理由更充分:“古往今來,也就我當了61年的皇帝,已經當夠本了。況且,我就覺得虎年退位最好,我就是虎年登基的。”
胤礽小聲嘀咕,他皇阿瑪才不是虎年登基,而是牛年登基的,只是虎年才是康熙元年而已。
康熙沒聽聽清兒子的嘀咕,就算聽清了也不在意,大掌一拍,將退位的事給定了下來:“這事就這麼定了,就今年退位,朕有個虎頭,也要有個虎尾,明年就是兔尾了,兔子尾巴長不了,不吉利。”
牽扯到吉利不吉利,胤礽哪裡敢多話,只好應了下來,好在弘皙前幾年已經大致把拼音推廣到大清十三省,不算違背諾言便把他召了回來舉辦了大婚。
如今已經聽政好幾年,並且領了其他差事,也能獨當一面。
大不了,自己捋順了就讓太子監國好了,胤礽想到,忙對康熙說道:“阿瑪如果一定要退位,兒臣不敢反對,不過現在國庫到底不算豐裕,要不幹脆把您的退位大典、兒臣的登基大典和弘皙的太子冊封大典三合一一起辦了吧!”
不然再單獨辦弘皙的太子冊封大典不知道又要被禮部磨蹭多少個月,還不如一起辦,既省時又省錢。
康熙抬了抬眼皮子,問:“是不是再把皇太孫一併給冊封了,當初弘皙帶來那個女人,非她不娶,你還幫著說情我就知道你們的打算。”
弘皙因為康熙的重視,挑來挑去一直沒有挑到最合適的福晉,後來又因為推廣拼音耽誤了幾年。召回來時,康熙還開啟秀女冊子準備再好生挑選挑選,給弘皙挑選一個樣樣都滿意的福晉,誰知轉天保成就上門來求情了。
弘皙在嘉興看上了一個漢女,一意讓那個汪氏女當嫡福晉,保成溺愛孩子,也跟著一塊求情。甚至還抬出了什麼太陽月亮的夢來,說那汪氏女姓汪名嬋娟,正好是一汪寒月,弘皙屬日,命格過旺,正好和月相配。
嘮嘮叨叨說了足足一個多月,說得自己頭都大了好幾圈,無法只好同意了,卻也下令讓年氏女先半年進門。想著重長孫從年氏女肚子裡生出來也好過從一個漢女肚子裡出來。
可是,萬萬想不到年氏女有福,但福氣不太夠,雖然趕在汪氏女之前懷孕,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但那孩子病懨懨的,靠著皇家好藥吊著,天生不能勞累。
反倒是汪氏女,一連給他生了三個重孫子,身板一個比一個健壯,腦瓜子也聰明。
“汪家雖然是漢人,但他們家還真的把化肥研究出來了,給他們封一個承恩公也不算過。”胤礽訥訥說道,如果汪家只是普通耕讀之家他當然不同意這門婚事,哪怕汪氏女再優秀也不能當正妻。
但是汪氏女的兄長汪慶本人是個舉人,又有幾分本事,把化肥給研究出來,並且一直致力於推廣到全國各地,品格也算高貴。在他心裡,品格高貴也算是貴族,兩家也算門當戶對。
“哼哼。”康熙哼了幾聲,“皇孫是誰我不管,讓弘皙以後自己去解決。”
本來按照他的意思,既然弘皙非汪氏女不娶,那也簡單,直接抬旗就是了。但是此法也被胤礽父子阻止,他們想用一個汪氏女打破滿漢之間的隔閡。擴大漢人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同時,又透過姻親關系連成一體,不至於被反水。然則,這一點並不容易,當初保成能夠順利立太子,都是因為三藩之亂能為的宗親都在外作戰,再有自己收攏了皇權。
如今弘皙的做法更是擠佔了旗權的空間,無疑會面對他們的反撲,當然,如t今旗權已經式微,只要小心謹慎自身穩得住也不會出大亂子。
“那是,也該給那個臭小子一點歷練。”胤礽笑道,能一舉三得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其他,不好強求。再說,也該有弘皙展示自己的機會。
兩人做好決定後,趕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夏天就完成了三合一的登基大典,讓人目瞪口呆。
傳聞太子好奢華,就是這麼個好奢華的,自己的登基大典都要三合一,生怕多花一分錢。聽說要不是上皇阻止,現在的皇上,前太子準備把皇太孫的冊封大典一併給辦了。
好在上皇英明,皇太孫是賢是愚還看不出來,哪裡能立成國本。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皇太孫是漢女所生,日後,弘皙太子還會有其他滿蒙貴女,她們生的孩子縱然是庶子,也未必不能成為大清國主。
事緩則圓,因為胤礽等人沒有急切地立皇太孫,雖然讓底下人思維紛亂,卻也讓尖銳的矛盾緩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