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起來。”康熙沉聲說道,“去裡面說話。”
胤礽低垂著頭,沒起來,康熙靜默了一刻,突然冷笑一聲:“去傳弘晉、毓夏,他們阿瑪既然要跪,就整整齊齊給跪著。”
頓時,胤礽著急起來,弘晉是男孩還好,但毓夏可是女兒家。夏日的地到不冰涼,但是女兒家見長輩一般也就請個蹲安,毓夏又是他的嫡女,從小待遇比他那些姐妹們還要好,這麼硬的地面根本跪不住。
於是,他默默地起身,康熙愣怔過後,差點氣笑了。敢情他的話還不及讓他那兩個兒女下跪管用,看了一眼耷拉著腦袋的太子,可憐巴巴像被丟棄的小狗似的,康熙還是升起一股憐憫將心頭的火氣給壓了下去。
不過他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轉身往屋裡走,走了幾步見胤礽沒有跟上來,扭頭冷聲道:“還不趕緊跟上!”
弘皙後知後覺,傻乎乎地爬起來,也要跟進去,被胤礽攔住,沖他搖了搖頭。
“呃。”弘皙止步於乾清宮前,隨著那扇關上的大門將一切隔離開來,“不知道阿瑪能不能真的推掉太子之位。”
他心中忐忑,既希望阿瑪得償所願,自己卻也有遺憾,身為胤礽的長子,在嫡額娘生産傷了身子難以再有孕的情況下,他幾乎可以說是鐵板的皇太孫。要說對那個位置一點都不向往,是假話,他可是在胤礽左一句以後你接替我的位置要這樣,右一句我百年之後你弟弟妹妹就交給你照看之類的話中成長起來的。
對於兒子的教育,胤礽自然是有樣學樣,康熙如何對他的,他就如何對待自己兒子。不缺愛的人往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點都不吝嗇於向自己喜愛的人表達愛,特別是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胤礽老大不小才結婚,前面夭折了三個兒女,對於長子尤其愛重。
不至於和康熙一樣偏心眼到這種程度,畢竟弘皙生母還在,太子妃也算公正並且能夠給每個孩子一些愛,他不用像皇阿瑪一樣生怕沒孃的孩子受欺負。
屋裡,康熙屏退了眾人卻提及方才胤礽推拒太子之事,望了胤礽許久,嘆息一聲:“你和你瑪法可真像。”
孝莊在世時就說過不少次保成像他阿瑪,他只當是太皇太後移情的原因,現在看來確實皇瑪嬤慧眼如炬,保成簡直就是他阿瑪第二。
執拗的性子像,不按規則出牌也像,最像的還是那份敏感和脆弱。不過他知道保成在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地方也像他阿瑪,擁有那份遠見,所以即便性格敏感脆弱,也必然會成為一個好皇帝。
是的,盡管順治在民間被稱為撿漏皇帝,他死後,太皇太後以皇阿瑪口吻下達了十四條罪己詔,甚至在他年幼時因為聽多了皇阿瑪的壞話而覺得他荒唐,自毀大清基業。然而,在當了幾十年的皇帝後,他發現當初他阿瑪定下的國策竟然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計,不,確切地說是能夠讓大清千秋萬代的治國根本。
在滿朝尊滿抑漢中堅決要滿含聯合乃至滿漢融合。
當時他年幼,只覺得皇阿瑪的做法人人喊打,連太皇太後都反對,定然是不好的,但當他有了閱歷之後才知道這才是大清的穩定之道。當然,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他幼齡登基,這條國策一度被推翻,直到他親政並且平了三藩才領悟到其深遠意義,開始嘴巴上尊滿抑漢,實際上滿漢聯合。至於滿漢融合那要等到下一任乃至再下一任才能潛移默化完成,屆時,大清將和中原大地上歷朝歷代的漢王朝一樣固若金湯。
比起其他兒子,無疑,保成更親近漢臣,胸懷也更博大一些,並沒有被所謂的滿人給桎梏住。保成清楚,他不但是滿人的太子,也是漢人的太子,所以他基本上能夠做到一視同仁。
胤礽不知道康熙心中的想法,差點被帶偏節奏,但也不得不回答:“以前烏庫瑪嬤也常說兒臣像皇瑪法,可能我和他一個屬相的緣故。”
康熙沒有立即說話,而是走到胤礽跟前,按住他的肩頭,才問:“知道我為什麼叫你進來說話嗎?”
胤礽大概能猜測到皇阿瑪因是要勸自己,卻不好如此回答,因而只是搖頭:“兒臣愚鈍,無法領悟皇阿瑪的意思。”
既然推辭太子,不妨讓自己顯得更傻一些,免得皇阿瑪不捨。
彷彿看出了兒子的想法,康熙只是微微一笑,在胤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開口說道:“既然你一心想要推拒太子之位,甚至不顧天下人的看法,那麼我問你五個問題,如果回答得好,我就滿足你的願望。”
胤礽一驚,隨即整了整衣衫,肅穆:“阿瑪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