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大致歸為三類:官銀、紋銀、碎銀。官銀只有官員可用,紋銀多為士大夫使用,碎銀則是富裕百姓使的,而普通百姓一般只夠使喚銅錢或寶鈔,銀子畢生都可能沒見過幾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官銀底部皆有特定字樣圖紋,且純度最高,一般在九成左右。而官銀的主要用途在軍餉、宮用、朝廷內部資源流通、各地建設以及賑災等支出。所以坊間幾無流通,因而,這也是,很多貪吏貪了官銀卻不敢明目張膽拿出去花,或窖藏或私下熔燬重鑄的原因。
紋銀和素銀,多是民間鑄造。因工藝不及官府,是以密度一般在八成左右,差的有時不到七成。
這是人盡皆知的。
所以當蘇學岑掏出的測試方子,是測試九成五左右的白銀純度時,在座所有不免還是各種期待,也不知是期待見到比官銀還純的白銀,還是在期待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普通鑑定純度之方法,一般是聽聲、掂重、辨色、咬合等,這些都能夠一定程度的瞭解其成色純度。但如是方法,卻皆是出於主觀評判。
不若懷素交付廉衡的這三種測試之法,是明明確確有依有據的。
方法一:看茬口測試,即將銀錠橫向剪斷,察看顏色。如若口雪白而綿,成色在九成八98)左右;若口粗而柔,稍帶微紅,成色在九成五左右,用手彎折較硬;若口白而帶灰,或略有微紅,成色依舊在九成五左右,但硬度較大;若口淡紅色,黃中帶灰色者,成色在八成左右,彎折堅硬;若口微紅、微黃、土黃等色,成色在七成左右;若口紅中帶黑,黃中帶黑,成色在六成左右。
方法二:燒銀鑑別之法,先把銀塊、銀條放火上燒紅,然後將燒紅的銀條、銀塊放入冷水中,純銀為白色,不純的銀子會變成黑色,此法只能鑑定銀子純度是否達到九成五以上。
方法三:銀藥抹試。銀藥,又名吃銀虎,是用九成五以上成色的白銀面和水銀調和而成的軟體狀物。將銀錠在試金石上磨出銀道後,在銀道上塗抹銀藥。成色越高,掛銀藥越多,假的則完全不掛銀藥。
率先接受測試的自然是康王府繳出的銀錠。
兩名金翼負責用鋒利鍘刀切銀,蘇學岑、趙自培和另外一名陪審,分別同時使用三種方法辨別。果然,不論是從茬口、煅燒冷卻,還是抹試銀藥,三種方法給出的答案基本一致,該銀錠純度皆在九成五以上。
比官銀密度都要高,自然就不是民間紋銀燒鑄了,其來源,不言而喻是私礦。
其次,就開始測試官銀,好呈送明皇作直觀對比。
依舊上述工序。
然而當金翼將三枚切開的銀錠,分別捧送給三個測驗官員時,趙自培和蘇學岑三人,甫一拿到手裡,皆是一怔。
一個不經意被牽扯出的驚天秘密,震得所有人猝不及防。
包括廉衡,也不曾想到,一個測銀逼迫康王吐露私礦諸事,竟能將太倉庫近乎五年的滔天秘密給牽扯出來。
一般,含有一定銀成分或大銀器中夾餡的偽品稱作白銀半偽品。一般人很難識別真假,由於顏色、比重均近白銀,所以外觀檢查與掂試重量都無法確定其真偽,即使內行,也必須採取一定鑑定手段才能確定是否為白銀偽品。
懷素是一個極好鑽營之人,是以在歸還銀錠那日,已將市面上一般的偽造方法摸了個門兒清。這位前輩,除了白銀純度鑑別之法,還十分“熱心”的將白銀摻假之法詳細寫了張紙,給廉衡。
只是廉衡未往“假”裡想,只往“真”裡鑽。
其中,主要介紹了四種摻假法,其實也是鑑別法,但相比上述三法,因過於高難精細,不宜交付太子,否則極易引發其人懷疑己之動機。
一是“白銀三大兌”。即用白銀、黃銅、錫三種金屬按照銀一份、銅十五份、錫半分的比例熔鍊而成,從外觀看銀色在八成左右,稱白銀二大兌。如用試金石磨試,由於摻了錫,所以不易著色,可用精提的硝石粉末溶於水中類似硝酸),將白銀沒入蝕去錫、銅後再看所剩銀色,或以銀藥抹在實物道與對比道上,觀察水銀是否一致以確定含銀成分。
二是“夾”,俗稱吊銅臥鐵,多見於寶銀或銀錠。即在鑄造銀錠時,待白銀熔化成銀汁後,將銅或鐵塊投入銀汁中,銀汁冷卻凝固,成型後即將銅或鐵塊包在銀錠中。其特點是銀錠表面不嚴整,底部蜂窩大而淺,孔洞深淺過於一致。敲擊之音韻發悶,傳聲緩慢。若在錠面凹處點燃燒紅的炭塊,可見傳熱緩慢,大約是純淨白銀傳熱時間的三倍。此種銀錠外觀差別不明顯。用手掂試有輕感,可鋸開或鑽末檢驗其內部;另有一種稱之為投珠的銀偽品。製作過程與夾餡相似,只是包入的銅或鐵珠投人銀汁後使其凝固於寶銀翅下,特點是寶臉不正,有珠的一側高於另一則,投珠處的銀色明顯下白無光潤,有的甚至生出綠鏽。
三是“灌鉛”,將成品寶銀鑽洞後灌人鉛汁,竊取一部分白銀的做法稱為灌鉛。偽造者待鉛汁凝固後,用白銀將洞封好,並在封處打砸上印記進行偽裝。一般灌鉛量可達錠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鉛的比重略大於銀,用手掂試很難發現異常之處,須認真檢查有無封,然後鑽孔檢驗內部;也可將封開啟,用火燒,往往是元寶尚未燒紅,而鉛汁已經流出封。
四是“銅鍍銀器肌”,即在銅器皿外鍍以銀,有紫銅鍍與銅錫白銅)鍍兩種。多見於銀瓶、銀爐、銀餐具等。有的鍍層較厚,難以磨透,須用銼刀銼開,銼處露出銅質,點以硝石水沫,可冒綠沫。此類銀製器皿由於形狀不規則,掂試重量也難找到破綻,只有剪開或銼才能發現問題。
話休絮煩,說回眼前。
——————————————以上白銀鑑定之法,寫得有點碎叨過祥,小粉粉們不喜的可直接翻頁,想多看兩眼的,就當看了點辯銀經驗,以防日後買銀器銀飾上當受騙,比如第四種“銅鍍銀器肌”。至於前三種嘛,現實中,我們也見不到銀錠排除您家是大戶人家有祖傳),所以灌鉛夾餡等風險不存在的,嘿嘿!
此外,本章鑑定白銀純度之法,因為繁忙,並未能細細翻找相關書籍和論文來支撐,皆借鑑於百度或知乎。不過,也還是在幾番查詢,對比之後選取的看去最具含金量和可信度的帖子。若有行家,發現不合理之處,望指正,必及時改——————————————
喜歡白銀令請大家收藏:()白銀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