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基父子點兵出城,在城外列開了陣勢,大約有一萬人馬,都是隋軍將士,他們出城之後,看到對面趕來的大華軍圖團,兵威雄壯,氣勢浩蕩,都不禁有些意志消沉。
這種級別的戰鬥,並不對等,不論從人數還是裝備,都存在差距,可想而知,鄭國軍計程車氣肯定不高。
麥季才、程知節、羅士信三人帶軍抵達,幾萬人馬盔甲錚亮,刀槍劍戟,寒光爍爍。
程知節看到裴字大旗,哈哈一笑,喊道:“裴將軍,程某前來請你來了。”
裴仁基看到了程知節愣了一下,旋即想到了往日幾日的對話,有機會要棄暗投明,想不到程知節、羅士信比他們父子更早一步。
“程將軍,你這是?”裴仁基明知故問道。
“哈哈,自然是投效大華了,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裴將軍,你不會真要為王家人效命吧?那王世充哪有絲毫真命天子的樣子,他們何曾信任過我們這些降將,處處提防、懷疑,差點沒把咱們給監控起來,今日投效大華,才是明確之舉。”
年輕將軍裴行儼手持長槍,身披戰甲,他早就對鄭國小朝廷不滿了,看到程知節、羅士信都成為大華將領,心血來潮,臉上露出興奮之色道:“爹,還等什麼,我們也投靠大華吧!”
裴仁基略微猶豫,沒用立即答應,畢竟他是老將軍了,如果對方一開口他就投降,未免有些將身份了,而且他要投靠大華,也得立下一個功勞,這樣才有分量。
他想要不但自己投奔過去,還要拉攏身後的一萬將領,甚至把城池奪下。
“程知節,你這樣做,如何對得起在洛陽受的高官厚祿,難道你覺得,這樣反覆投靠,真的是忠義之事嗎?”裴仁基責問對方,其實也是拷問內心,他不方便說出答案,藉助程知節之口,來替自己開脫,讓身後無數將士聽到。
果然,程知節粗中有細,心領神會,朗聲道:“裴將軍,此言差矣,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生逢亂世,我等軍人要安邦立國,光靠雙手難以做到,需要萬眾一心,聚在一起,需要一個首領,唯真龍天子才能治理這亂世,安撫天下,如今大華推行新政,已經撫定了西北和關中,天下大勢,即將發生鉅變。”
裴仁基微微點頭,捋著鬍鬚,轉身對著裴行儼說了幾句話,讓他帶幾百忠心親衛,去城門策應。
裴行儼聽完之後,暗自點頭,然後不動聲色撤後了。
裴仁基轉身仍對著程知節大喝道:“投奔大華,難道你就這能實現抱負嗎,你如何斷定,大華就是那英主所在?”
程知節回應道:“問道好,裴將軍,還要諸位將士們,你們聽著,我程知節不會說謊話,昨日投奔大華之後,得悉了大華推行的新政策,使得觀眾數百萬人口,整個寒冬沒用一個人凍死、沒用一個人餓死,家家都耕田,發放救濟糧,年輕壯丁紛紛入伍,要統一天下,建功立業,我們的天下已經亂了好幾年,死傷太多的人,路由凍死野骨,你們在鄭國,難道還沒有體會嗎,這樣的朝廷,如何能實現統一的大業?”
城外的鄭軍開始議論紛紛,軍心動搖了。
“這樣說了,我裴仁基若是一意孤行,與大華作對,就是不識時務了!”裴仁基轉身對著將士們道:“你們何去何從,是跟隨本將軍歸順大華,還是繼續為王家人賣命?”
“我們跟隨裴將軍!”
“裴將軍去哪,我們就去哪!”
城下將士得知不用跟大華精銳死戰了,都興奮大吼,一下子逆轉了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