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舉發號施令,徵集二十萬精銳大軍,從扶風郡治所雍城出發,向北進軍,第一個目標是唐軍駐守的北地郡。
大軍浩浩蕩蕩,兵甲雄壯,騎兵三萬,弓箭方陣三萬,其餘都是步兵方陣。
額外的輜重隊伍,多大數萬後勤兵,徵用了五萬壯丁負責裝卸糧草,製造攻城器械。
“轟隆隆!”
鐵蹄猛踏賓士,地動山晃,塵土飛揚,朝著北地郡進發。
沿途的村民看到,都是感到吃驚,因為放眼望去彷彿鋼鐵長龍,盔甲閃耀,長槍如林,殺氣騰騰。
三軍出行,如山傾崩,氣勢之雄,人數之眾,兵甲之壯,令人不得不感慨,也只有人類才能如此整齊地聚集這麼多個體,為了某一種利益而戰。
雖然西秦的武器裝備不如西北軍,但是也基本做到人手一把兵刃,有長槍長矛,橫刀短斧,繼續向前推進。
隨行的將軍有宗羅睺、常仲興、諸葛峰、拓跋弘、霍山荊。謀士有褚亮、郝爰、曹玉朗。
二十萬兵馬所向披靡,北地郡駐軍不過四萬,而且不是唐軍的主力,看到西秦兵馬太多,望風而逃,沒有抵擋。
很快,西秦軍就佔據了北地郡好幾個城池,屯紮在涇水南岸的淺水原一帶。
……..
大軍行出三日,大興城就接到了邊陲訊息。
鎮西統帥李世民,在年前就宣佈上任,元宵之後,他抵達京兆郡邊陲屯兵,又擴增了三萬人馬,人數達到了八萬眾。
李世民得知西秦軍進攻北地郡,帶兵前往阻擊,迎戰西秦。
麾下帶著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殷開山、劉文靜、段志玄、趙文恪、房玄齡、雷永吉、張公瑾、崔樞等人武將文謀北上,進入北地郡,來到高墌城。
高墌城是北地郡的一座重鎮,挨著淺水原,是從北地進入京兆郡的一個重要路徑。
李世民的兵馬與此城兩萬守軍匯合,湊齊十萬大軍駐守,有信心阻擋住西秦的進攻。
………
“報——”
一騎飛奔疾來,背插三角紅旗,迎風飄飄,行轅帳外的帶刀護衛紛紛讓行,這是傳遞情報的斥候信使,有緊急軍情。
斥候跳下馬背,匆匆來到大帳前,單膝跪地,高聲道:“啟稟陛下,李唐大軍入駐高墌城,統帥為李世民,帶軍十萬。”
帳內的薛舉聞言,放下手中奏摺在桌案上,聽了信使的情報,微點頭道:“朕知道了,再探!”
“喏!”斥候信使起身退出。
薛舉起身觀看沙盤地圖,冷笑道:“這李唐軍來的倒快,我以為他們會耽擱許久,既然來到了,正好殲滅這批人馬,削弱京兆郡的有生力量,引蛇出洞,圍城打援,正和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