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陸續得知了西北反王起兵的訊息,劉武周、李軌、薛舉、梁師都、郭子和等人,可都是隋末反王中,實力較為強大的,屬於二線行列,非那些山匪盜賊聚眾造反可比。
而一線層次的反王,當屬李密、竇建德、杜伏威、蕭銑等人了,最特殊的當屬王世充、李淵,因為在歷史上,二人手中都有傀儡天子控制輿論,所以勢力更大。
“這些人起兵了,西北亂成一團,李淵也快了。”羅昭雲心中算計著,按著歷史節點,這種起兵的勢頭,比歷史上提前了兩年。
不過羅昭雲並不感到奇怪,而是歷史的日期,本來就是模糊的,後人推敲不可能那麼準確,早兩年、晚兩年,都是有可能的。
羅昭雲看著地圖,思考著局勢變化,接下來,要如何推動隋末的農民戰爭,從哪裡爭霸天下。
最大的潛在敵手,還是李淵,羅昭雲心中明白,這些地方梟雄,最後都難成氣候,李淵卻不同,李閥勢大,關隴貴族一半可能都會站在那邊,到時候,李淵坐鎮廟堂,穩固後方,派出李建成、李世民出征,攻城拔寨,奪取地盤,比羅家更有優勢。
這是羅昭雲的短板,他的年紀輕,如果坐鎮一方,威望暫時不足,難以讓許多老牌門閥歸附,如果讓羅藝坐鎮,他又不是治國的材料,處理政務、朝堂方面,經驗不足,性格太過剛烈,駕馭不了一群文臣武將。
那可不是帶兵打仗,硬性劃分了,而是需要帝王心術,羅藝肯定做不到。
羅昭雲反覆思量,還是覺得應該把東北六郡牢牢控制住,做為羅家的大後方,根基所在,其父羅藝能夠坐鎮住一方,輔以溫博彥、高士廉、長孫順德等人,還是能夠把幾個郡的民政處理好的。
這樣自己就能騰出手來,出去帶兵,對抗李淵、李世民,還有其它群雄了。
無論如何,後方不能亂,否則軍心不穩,賢者謀士們看不到前途,自然會離他而去。
………
晉陽城內,張貼不少檄文,關於當今聖上要第四次征伐遼東,消滅高句麗國的訊息,在大街小巷快速傳開,猶如一道旋風,使得民憤怨道。
城內彷彿一下子炸開了鍋,奔走相告,嚎啕哭聲,人心惶惶,更有甚者直接破口大罵朝廷,群情激憤。
“狗屁皇帝,還讓不讓人活命了,三徵遼東,死了不下幾百萬人。”
“沒有活路了,老婆子家的小兒才弱冠年紀,又要送死去了,可憐他爹爹、長兄、二兄們都戰死了,就剩這一個獨苗,讓老婆子以後怎麼活啊!”一個老嫗大哭起來。
“男人們都去遼東打仗,誰來耕田種地,一家老少如何餬口啊?”不少婦人也在埋怨。
“他不讓咱們活,咱們乾脆反了算啦,不做隋民了,投奔義軍去,反抗暴君。”
“羅成這條狗,現在還想為狗皇帝賣命,不顧死活,虧百姓以前還念著他的威名,簡直助紂為虐啊!”有李二派出的人,混在人群中,伺機挑撥,直接往羅成身上抹黑潑髒,這樣可以引起民憤,對羅成也敵對上了,把他名聲搞臭。
很快,又有檄文貼出,原來是劉武周、薛舉、李軌等人陸續造反的訊息。
這一下,城內的造反呼聲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