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須陀的主力大軍要跟李密率領的蒲山公大營的兵馬決戰,這關乎著大隋的命數,也直接影響著雙方主帥和將領的生死,以及人生走向,非常關鍵,堪為宿命之戰。
各派系也都派情報人員過來關注勝敗和動向,竇建德、杜伏威、李子通、蕭梁、洛陽越王楊侗、大興代王楊侑勢力,都有派人密切關注。
“咚咚咚!”
戰鼓如沉雷,轟鳴不斷,雙方都在凝聚士氣,調整方陣。
張須陀軍團投入了五萬大軍,精兵上陣,試圖一鼓作氣,擊敗瓦崗軍,鎖定勝局。
五萬人馬分成五大塊,符合前、後、左、右、中的方位,每個區域的萬人隊,又由十個千人虞侯團組成,組織嚴明,分工明細,一旦陷入廝殺,可以有效組織進攻和防禦。
李密的兵團投入六萬人馬,號稱八萬,後方區域的兵陣,明顯排列稀鬆來充數,精銳三萬都抽調走了。
此時旌旗飄展,戰馬跑動,塵土飛揚,彰顯兵力的龐大與眾多。
雙方的軍陣整齊,甲冑閃亮,兵戈森寒,刀槍劍戟,斧鉞弩機,相互掩映其中,如同一個個絞肉機陣。
一旦交戰,可以想象,會有許多士兵死在雙方的軍陣之中。
張須陀和李密,都站在戰車上的高臺,注視前方,視野開闊,隱隱看到了對方主帥的大纛旗。
“今日決戰,他終於出現了。”二人心中都由了定計,所以都希望看到對方的身影。
羅士信、程知節等隋軍將領,全都一身戎裝亮相,盯著前方,大多都渴望立下戰功,平定禍亂,早一日迴歸故里。
秦瓊則被安排去偷襲瓦崗軍後方的營寨了,不在其中。
而對面的王伯當、徐世績、王君廓等人也在,為的就是吸引隋軍將領的注意力。
前去大海寺方位設伏的將領有鄭頲、蔡建德、韋寶等人。
在冷兵器時代,哪怕你勇冠三軍,如何抵得山呼海嘯般的千軍萬馬衝殺,打仗,總是要依靠全體士卒一刀一槍的整體拼殺出來。
如果沒有戰友掩護,面對十根長矛刺來,除非武藝超群的猛將,否則士兵擋住一個,擋不住十個,也只有送命的份。
陣型越整齊,紀律越嚴明,才能發揮出大兵團的集體優勢和戰力。
兩軍雖未交鋒,但已經散發出的濃濃的殺氣了。
“擂鼓,長號,準備進攻!”張須陀覺得時辰差不多了,開始下令。
雙方加起來超過兩百面大鼓在狠狠敲響,直上九天,震動方圓十里。
長號低沉,劃破天際,令人振奮。
令旗揮動了,這是要發兵的前兆。
轟隆隆——
騎兵先出,張須陀派羅士信帶五千騎兵,直接以車懸陣殺過去,威懾瓦崗軍,瓦解對手計程車氣。
“鏘鏘鏘!”
隋軍方陣開始向前移動,並非直接跑出去,這種閱兵式的結陣前移,由慢入快,然後跑起來,實際上就是馬上開戰了徵兆。
否則直接跑動,那就亂了陣腳,只配給整齊的敵軍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