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小座椅上,數日間第一次見到弟弟的嬴政看到嬴成蟜無事,本來心中長鬆一口氣,歡喜交加。
聽到了父親說的話,一臉錯愕地轉過頭去,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他腦海中不自覺地想起在觀政勤學殿的第一堂課,師者太史令西史秉書教授他們兄弟——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用十個天干數記日,用十個等級劃分人。
周朝規定,人分十等,自上往下分別是:王、諸侯、卿大夫、士、皂、輿、隸、僚、僕、臺。
王就是周天子。
周天子分封的人,就是諸侯,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只有周天子有權分封諸侯。
諸侯有權分封,他們繼續分封下去,就是卿大夫,卿大夫最高等級就是君。
商鞅未變法,周王朝未徹底覆滅之前,身為諸侯的秦君能夠分封的最高爵位,就是君爵。
嬴政記得很清楚,當時師者西史秉書說秦國雖稱王,商君變法列二十等軍功爵,第二十等最高是為徹侯,但沒有廢除舊的分封制度。
商鞅被封為商君,范雎被封為應侯,二者都是臣子能拿到的最高爵位。
商君是舊制,應侯是新制。
秦國的君等同於徹侯,多是有大功於秦者。
如商鞅,變法強秦,奠定秦國霸業根基,封為商君。
如白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的列國驚懼,擴大秦土,成就秦國霸業,封為武安君。
他的弟弟嬴成蟜顯然不符合這一條。
那就是命好了。
和渭陽君秦傒,涇陽君羋宸一樣,為掌權者喜之,破格為君。
[成蟜為君,該當說是件好事……]
[可此例開之,對秦國不利吧……]
嬴政想著。
站在兄長立場,他真心為弟弟歡喜。
可站在秦國立場,一個七歲的稚童被封為最高君爵,他所學的知識告訴他,這樣有可能會降低秦國爵位公信力,造成秦國爵位氾濫,還會為列國恥笑。
他的大父孝文王寵愛其弟舉國皆知,可也沒有給之封君啊。
嬴政轉過頭,去看群臣臉色,等著群臣反駁。
群臣中好些人都是他的師者,他知道的知識都是師者所教,這些人比他這個九歲稚童更懂得七歲稚童為君的危害。
一個人站起來了,嬴政神色複雜。
這個人曾是他最恨的人,現在是他的師長,秦國新相邦呂不韋。
呂不韋腰掛金印,黑色官服上掛有紫色綬帶,彰顯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身份。
“臣呂不韋敢問王上,此長安,可是長安縣之長安?”
一句話給群臣、嬴政都提了醒,注意力多放在了秦王子楚身上。
君爵有兩種——實爵、虛爵。
實爵就是有封地,且對封地有絕對的自主權,商鞅的商君就是實爵。
秦惠文王全國通緝商鞅,商鞅逃回自己的封地商地,不但沒被抓,還能發動商地之兵攻打秦國的鄭邑(今陝西省華縣。
實爵封地就是國中之國,實爵封號就是封地之名。
虛爵就是沒有封地,白起的武安君就是虛爵。
虛爵封號多比實爵好聽,因為其不以封地以功績,象徵榮譽,武安二字就是以武治世,威信安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