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酒卿這樣的行為,雖說讓不少人交口稱讚,可也有不少人背地裡說閒話:“這窮酸的樣子,粥都不是大米粥。”
“還有那蓑衣,簡直就是個笑話。沒有那樣的本事,就別做這樣的事兒。不就是為了沽名釣譽嗎?”
“這蔣家也是越來越沒落了。”
對於這些閒話也不是沒有傳到蘇酒卿耳朵裡的,但是蘇酒卿也並沒有當一回事。
成青候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反倒是把蘇酒卿好好的誇讚一番。
畢竟成青候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對於這些東西也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按照成青候的意思,這個時候能夠果腹就不錯了,至於吃的什麼重要嗎?
還有那個蓑衣既能夠稍微避寒,又能夠遮羞,總比衣不蔽體強的多——
這樣的想法和蘇酒卿的倒是不謀而合。
雖說那些達官顯貴們在背後說閒話的不少,但是總歸當著面兒說的,也沒有一個。
而在百姓當中,蔣家這樣的行為非但沒有一個人說不好的,還都只說蔣家的好。
蔣家的粥雖然是雜糧粥,但是卻並不稀,反倒是十分粘稠,喝上一碗,那是真能管上大半天的。
一天只喝一碗,也不至於餓死。
而別家的粥呢,雖然是大米粥,可是卻一個比一個清湯寡水。
如此清湯寡水和喝了一碗熱水有什麼區別?
無非也就只能暖暖身子,可並不頂餓。
還有那蓑衣,雖然不是正經的衣服,但是也解燃眉之急。
都淪落到流離失所了,哪裡又還顧得了這些呢?
能有一口吃的,能有一點穿的,就已經足以讓人感恩戴德了。
一時之間,蔣家的名聲在民間是極好。
不少人都說蔣家的人是活菩薩。
更有不少人再來領粥和衣服的時候,都會朝著蔣家的大門磕個頭,以表感激。
蘇酒卿當然也知道這些,所以就更加不在意外頭的那些不好的說法。
不過因為蘇酒卿帶頭施粥這件事情,其實也的確有不少人都對蘇酒卿有些意見。
本來施粥這件事情是朝廷的事兒,但是蘇酒卿這樣帶頭一做,其他的人家到底是做還是不做?
做了平白無故損失不少銀子,不做的話臉面上又過不去。
所以自然就將這一筆賬算到了蔣家頭上。
不過好在有良心的人還是居多的。
公里也是為了這次雪災採取了不少措施,但是平心而論,平陽公主自己也覺得還是沒有蔣家做得好和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