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有限,素材有限,李牧遙只能靠著有限的經驗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去做這道“彩頭糕”。
從小的認知和生活習慣使然,李牧遙覺得糕就得是甜口的,最多最多隻能是稍微帶點鹹味,譬如椒鹽這種,但還得是甜味佔據主導。
所以他決定選用蜂蜜和白糖作為調味料。
蜂蜜和白蘿蔔搭配,既可以用白蘿蔔的辛涼解身體的熱,消除積食,又可以利用蜂蜜潤燥止咳,堪稱完美食療配方。
之所以李牧遙這樣選擇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因為這兩種調味料不會影響到糕的顏色。
受到蒙古族信仰的影響,祥雲寺和玉簪村格外的崇尚潔白,以白色為尊。在他們的心中,白色代表著他們的一塵不染的品質,他們終生以純潔、光明、潔淨、正直為追求。
所以選取白蘿蔔製成的糕作為一年四季的好彩頭,除了食材應季,也是有以他們最崇尚的白色為一年的美好開端的意思。
為了保證顏色的純粹,搭配的黏米也只能是白白的糯米和大米粉。
大黃米就只能靠邊站了。
李牧遙將糯米和大米研磨,用極細的篩子反覆過篩,磨成細粉後上鍋蒸熟製成糕粉。這樣做成的糕粉口感清淡,不會膩人,拌上一點白砂糖壓實就可以直接食用。
但是彩頭糕是以蘿蔔為主料,要把蘿蔔放進去才行,而且還要做出有好彩頭寓意的形狀,這就太令人為難了。
李牧遙琢磨了一會兒,想起師母從市場上幫他買回來不少模具,從櫃子裡拿出來,挑挑揀揀選了一個圓形的,打算由簡入繁。
李牧遙把蘿蔔切成極小極小的丁和進糕粉之中,然後壓進模具裡,用力壓過後,圓形的糕就被壓實了。
將模具倒扣過來輕敲幾下,壓好的糕就可以脫模了。
起初的時候,壓出來的糕看著還是不錯的,它圓圓的、白白的,雖然沒什麼美感,好在規整乾淨。但是不大一會兒,糕裡面的蘿蔔丁就泅了,並且因分佈不均,這裡泅成一團、那裡泅成一團,圓圓的糕塌成奇奇怪怪的形狀。
可以說是醜陋不堪。
初次實驗以外形失敗告終,李牧遙把希望放在味道上,但是做成這樣他也不好意思留給誰品嚐,只能親身實驗。
然而,一口咬下去,那刺激的味道差點兒沒把他送走。
因為新鮮的蘿蔔不但會泅,還會發出“臭”味。
從科學角度來說,蘿蔔組織破碎或被烹煮時,黑芥子酶會被釋放,作用於硫葡糖苷,形成異硫氰酸酯等臭味物質。這些物質就是蘿蔔用於對抗食草動物的防禦化學物質,當它被動物咀嚼時,經由酵素的作用釋放出來以抵抗被攝食。
作為高等動物的李牧遙嚼的直反胃,吐掉之後跑去洗手間漱了好幾遍口才回到廚房。
他二話沒說把剩餘的糕丟盡了垃圾桶中。
從外形到形狀,徹徹底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