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一直是作者最難做到的事情。
不是說開頭有多難,要多難。
隨時間發展,社會情況變更,消費需求方向,開頭,需要順應時代與消費者。
出版書籍與網文稍有不同,而本地化的消費者又與另外一邊的消費者口味也有不同。
在‘奇幻’元素的輕小說數量堆積的時代裡...
傳統式的常規開頭,無法吸引讀者。
諸如千篇一律的開局見‘叮’,讀者看多了,自然會感覺厭倦。
什麼?就喜歡看‘叮?’
好吧,內卷還能把腦子都卷沒了,倒是不多見。
南雅人之前能把生活比喻成卡牌遊戲,自然也能寫進去,能把生活資訊偷換成音遊,那同樣寫法也能轉換...
生活與遊戲是有相關性的,隨便轉換一下概念,寫出來的東西也能變得生動有趣。
寫文,就一定需要‘叮’嗎?
當然不是。
快節奏生活,快節奏遊戲,快節奏的新聞,什麼都快節奏了,讓他們習慣下來,他們已經習慣了那種‘作弊’感,覺得無所謂了。
系統越離譜,他們越喜歡。
在所閱讀書中看到主角不勞而獲,這種‘白給’、‘白拿’的感覺,讓他們從中得到了‘快樂’。
長期浸泡在‘系統’海洋或是‘兵王贅婿’長河裡邊...
借用植物大戰殭屍的戰敗語——
‘殭屍把你腦子給吃了’
網文從早期的‘龍傲天’,變成了後來的‘智商機’,再到最後的‘系統怪’...
一步步升級,一步步降智。
準確的印證了南雅人那句話,順應時代與消費者。
千萬不要覺得‘「內卷」能讓人變蠢’這件事是在危言聳聽。
一環接一環,為了在這個環境裡生存,他們就得按照生態圈的形態來遵從環境。
社會形態,商業標準,消費者心態,都是暢銷商品應該把控的度數,加上後來的‘想盡辦法讓消費者變得更貪婪,無形之中削弱消費者對金錢的概念’...
這麼多東西要把控...
那...
你看到這些資訊,再轉過頭來看到六江上邊‘抄什麼作品紅什麼,借電影什麼火什麼’的劇情,有沒有覺得很微妙呢?
他們的抄和借,都偷換了一個概念——
那些作品在他們存在的世界裡廣為人知,且獲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