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何曉雲這次高考分數已經是她高中模擬考試以來,成績最好的一次了。
超常發揮的她在這次考試中算的上是幸運的。而且以她的分數在鳳城高中都可以排到前三名的了。
與她剛進學校時,在班級倒數後十名浮動的名次相比,簡直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
本來是應該慶幸和開心的,而自高考結束到出成績這段時間,何曉雲也確實真正徹底的放鬆了下來。
而現在面對填志願,何曉雲卻又犯起了愁。
過去她只知道高考能取得一個高分便是她最大和唯一的目標,但將來想做什麼,要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她根本從來沒有想過。
而且封閉式的學校讓她和外面的接觸也很少,再加上父母一輩都是農民出身。
這讓何曉雲對社會的認知很少,對社會上人們所從事的工作也知之甚少。
而也只是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中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方面的內容。
比如天文、比如地理、更或者歷史......
而何曉雲在報考指導手冊中翻看到與這些有關的,也只有幾個對於大人來說比較冷門的專業。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專業學了也基本找不到工作,再加上她的成績也只勉強過個本二線,距離想報考的科研人員還是有很大距離的。
這再一次給了何曉雲很大的挫敗感。
甚至在過去她還從來沒有想過高考成績會直接和工作密切掛鉤。這讓何曉雲一下意識到了填志願的重要性一點不亞於高考本身,但同時又有一些束手無措。
所有她曾經喜歡過、幻想過的科目和夢想,一下之間被現實和社會擊的粉碎。
她曾以為自己已經擁有了對未來的掌控,卻沒想到那仍不過是一個在大人看來不成熟的夢。
而且這個夢在這一天也徹底被擊碎了。
除了這些,何曉雲實在想不出自己還擅長什麼,還喜歡什麼,最後只能聽從親戚和媽媽的安排。
親戚考慮到家裡有比較有實力的關係在醫院,而且女孩子學個醫還是很不錯的。至少將來對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是有好處的。
何曉雲聽了也沒感覺有什麼不好,只是在選擇具體專業時,何曉雲很想學中醫,或者中西醫臨床。
但親戚又說中醫目前前景不好,就業不樂觀。而中西醫臨床概念太過籠統,不中不西的,學不到真本事。
最後無奈之下,何曉雲選擇了護理專業。
但對於何曉雲的性格,從志願填上的那一刻,她便有感覺自己就這樣聽憑別人的決議,也是有些太草率了。
但她並沒有勇氣忤逆媽媽的決定,更沒有勇氣否認這位學識淵博、社會經驗豐富、在政府部分當領導的親戚。
因為何曉雲明白倘若她質疑或者一意孤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地質研究或者歷史考古之類的專業,將來也一定會在親戚中成為爭論的話題。
畢竟這樣的專業,對身邊熟識的人來說,根本沒有從事相關工作的。
可見這些有多冷門!
假若將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倒還好,能堵住眾多悠悠之口。
但假若因為自己一意孤行選擇這些冷門專業而將來找不到工作,也一定會成為他們嘴裡的笑柄和談資。
何曉雲最終還是抵不過那些可以吞噬她的流言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