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權柄的背後,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個複雜的,帶有瑕疵的,有前置條件的“以太資訊統合系統”。
黃金王庭的神祇,哪怕祂們的領域再強大,也需要完成所謂的“資訊同化”。
通俗易懂來講,就是擁有“陰謀”權柄的神祇,必須透過信徒們的詭計與背叛,逐步攫取力量。
越多虔誠的信徒,越多陰謀與背叛的實現,神祇的力量也就愈發壯大。
泰拉學術圈認為這是一種特定的“神性彌母汙染”,而天國的苗圃學院的學者就更加簡潔粗暴,他們直接對神祇們公然開噴——他們說諸天萬界的境外神祇們就是汙染源頭。
祂們通常會直接汙染一個種族在以太中的‘泛意識叢集投影’。
汙染一個或者多個種族(該種族稱為信仰),越多虔誠的信徒,神祇的力量就越強大。
不僅信徒數量重要,信徒的虔誠度(汙染程度)也會影響神祇的力量。
天國的解剖更為直接,也更為殘酷:“諸天萬界的神祇,只不過是錨定汙染源的操控者,所有的神性權柄,皆依賴於那些受汙染的信徒。”
信徒越多、越虔誠,神祇就越強大;信徒疏遠,或者信仰崩塌,神祇的力量也會隨之衰弱。
這些神祇的力量源泉還有一個,那就是神祇們的神國,那是祂們力量的源泉,汲取信徒信仰的位面。
在自己的神國中,神祇幾乎是無敵的——祂們可以操控法則,主宰一切。
但是一旦踏足泰拉的現實,情況就不一樣了。
當然,某些神祇的力量直接來自他們象徵的概念本身。
例如,掌管時間的神祇會因為時間的存在而獲得力量,即使沒有大量的信徒,他們仍然是這些根本力量的化身。
“領域、被染源群體、神國、神性等級……”
夏修呢喃著構成諸天萬界信仰派系神明的幾個要素。
1,信仰與信徒(被汙染群體):神祇從信徒的崇拜中汲取力量,信仰越強,神力越大;因為是汙染該種族的泛意識叢集分支,所以非常容易透支種族/國家潛力——比如在超凡領域上,擁有都無法誕生出強於信仰神明(汙染源頭)的偉力個體。
2,領域(以太資訊權柄/類冠冕):神祇掌控的領域也是他們力量的重要來源,掌控關鍵領域的神祇更為強大。
3,法則與位面(神國):神祇的力量與現實宇宙的根本法則相聯,他們居住的位面也是力量的集中源。
4,神性(汙染源頭):神祇存在的根本力量源泉,賦予神祇不朽的本質和超凡的力量,同時也賦予了祂們汙染的力量,該特質與領域相輔相成,有時候還會被視為一體。
常青藤戰爭,無論是對於位面之內,還是位面之外的存在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變局。
這場戰爭,不僅僅是資源和力量的爭奪,更是信仰神之間的養蠱戰爭——諸天萬界的神祇,都是在透過信徒的信仰和力量逐步壯大自己,而每一場這樣的戰爭,都會淘汰那些不夠強大的存在。
弱者被吞噬,強者掌控新的權柄。
黃金王庭正是這樣的一個勢力,崛起於無數信仰神的神血之上。
而夏修作為天國的預備役決議者,他自己身上自然是有特殊任務。
這任務還是他自己給自己弄的。
表面上,他的身份是一個致力於發展管理局的教育體系和天國世俗化的推動者,帶著建學校、培養人才等一系列長線任務。
可是那些只是副軸線,真正的主軸線從未改變,那就是——黃金樹,以及與黃金王庭的宿命對抗。
常青藤戰爭是天國權力頂層的試金石,而夏修的任務,便是要在這場戰爭中完成一個目標:屠神。
對於他來說,常青藤戰爭不過是序幕,真正的高潮,是諸天萬界信仰神之間的互相養蠱,是各位面信仰神之間的神戰。
屠神,這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他必須在這場常青藤戰爭中,徹底扼制黃金王庭的發展,甚至摧毀它。
黃金王庭,那些信仰神雖然在外表上顯得光輝而強大,但在天國和夏修的眼中,信仰神不過是被束縛在汙染源中的傀儡,依賴著信徒們的虔誠和獻祭生存,稍有不慎就會被拉下神壇。
建立學校不僅是為天國的世俗化,還為了方便聯合泰拉諸國一起狩獵信仰神。
夏修知道,異族與信仰神的聯合將是未來最危險的敵人,但他也知道,天國與泰拉諸國的聯合才是他們真正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