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我常常在心裡默默祈禱,希望有一天能逃離這個家,逃離這個充滿暴力和冷漠的地方。
我夢想著有一天,我能夠打破這血緣的枷鎖,過上一個不再被痛苦和恐懼籠罩的生活。
……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家中的冷漠和暴力已成為一種常態。
一天傍晚,父親喬治又喝得爛醉如泥回到家中。他一進門就看到我在餐桌旁寫作業,眼神立刻變得憤怒起來。
“你這個小混蛋,在幹什麼?”他一邊說,一邊走過來,一把將我的作業本掃到地上。
“我在寫作業,爸爸。”我小聲回答,試圖不激怒他。
“寫作業?你有什麼用?你以為你能改變什麼?”他嘲笑道,然後抓起桌上的酒瓶,狠狠地灌了一口。
這時,母親瑪麗走了進來,看到地上的作業本,冷冷地說道:“你把家裡搞得一團糟,連個安靜的地方都沒有。”
我感到一陣無助,但已經習慣了母親的冷漠。
【她從未在父親發火時站在我這邊,反而經常冷眼旁觀,甚至在父親不在的時候對我發洩她的情緒{這是一段重複的話語,在筆記中多次出現}。】
這樣的暴力和冷漠讓我感到徹底的絕望。
我開始躲避他們,儘量減少在家裡的時間。
放學後,我會直接去鎮上的圖書館,直到天黑才回家。那是我唯一的避難所,只有在書籍的世界裡,我才能找到一絲安慰。
在圖書館中,我最喜歡的書是《家庭……的起源》。
裡面描述的未來社會讓我痴迷!
每當我被父親打得遍體鱗傷,或是被母親冷嘲熱諷時,我就會在心裡默默對自己說:
“威廉,你一定要逃出去,一定要超越這一切。”
這成了我唯一的信念,支撐我度過那些黑暗的日子。
家中的冷漠與暴力,讓我對血緣關係充滿了痛恨和絕望。
我渴望打破這種束縛,去創造一個不再受制於血緣的未來。
……
由於家裡的貧困,我總是穿著破舊的衣服,身上時常帶著淤青,這使得我在同學們眼中成了異類和笑柄。
我記得有一天早晨,天氣特別寒冷,我穿著母親給我的那件舊外套走進教室。
外套上有幾個破洞,顯得特別寒酸。同學們一看到我,就開始竊竊私語,嘲笑聲不斷傳來。
“看,他穿的是什麼啊?跟乞丐一樣!”一個男孩大聲笑道,其他同學也跟著起鬨。
我低著頭,儘量不去理會他們的嘲笑,默默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哈哈哈,看他多笨!”那個男孩嘲笑道,其他同學也跟著大笑起來。
我忍住淚水,趕緊爬起來,把書和文具收拾好,重新坐回座位上。
老師走進教室,看到了這一幕,卻只是簡單地說了幾句:“不要欺負同學,好好學習。”然後就開始講課了。
……
17歲那年,我終於下定決心離開那個充滿暴力和冷漠的家。
我從邊疆之州逃到了藍草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