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這三種物質所產生的“癮”依賴感),很多人對“糖癮”知道的就比較少了。
其實人類之所以對甜食有著天然的喜好,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糖能夠刺激多巴胺的產生。
想想小朋友為什麼都喜歡吃糖,如果過量食用一樣容易成癮。
多巴胺本身並不是什麼壞東西,如果沒有了它,我們的人生才是一片灰暗。
只是凡事都有個度,一旦跨過了這個度,打破了人體的平衡,就會反受受其害罷了。
毒品之所以可怕,在於它的強刺激性會使得其它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手段,變得黯然失色。
尤其是以海四號為代表的,能讓人一、二次成癮的硬性毒品。
使得人類幾乎無法靠自身的意志力,來逆轉這一成癮的程序。
相比之下,糖、咖啡因等物質的攝入量就容易控制的多了。
之所以要對“糖”的功能做一個技術分析,是想告訴大家,從一定層面上看。
“糖”的消費市場也是可以像19世紀大英帝國的阿片一樣,被培育、放大的。
類似的還有咖啡、茶的消費市場。
與後兩者比較,糖的市場前景還要更為廣闊。
因為作為一種高熱量的碳水化合物,糖還可以起到迅速為人體補充能量的作用。
在大航海時代,就從阿拉伯人那裡瞭解甘蔗種植技術的歐洲人,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糖。
這是因為,緯度偏高的歐洲並不太適合甘蔗生長。
溼熱的熱帶、亞熱帶氣候區,才是甘蔗喜歡的環境
這使得16世紀以前蔗糖在歐洲的價格,一度非常昂貴。
伴隨著地理大發現所帶來的貿易流通,歐洲蔗糖消費市場在16中期17世紀初得以迅速擴張。
蔗糖與茶、咖啡等同樣來自地理大發現成果混合在一起,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甚至生活習慣。
同時,蔗糖還被加入到各種食品中,以至於西方人的西餐,總是各式甜點。
除了商品本身的品質以外,消費市場能否被刺激起來,產能的作用更為重要。
如果沒有足夠的產能支撐,那麼消費習慣就會被引向其它方向。
地理大現為不能自實現蔗糖自給的歐洲,補上的供應端的不足。
作為最早在海外殖民地引種甘蔗的國家,葡萄牙人在得到巴西后。
也將甘蔗作為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引入了這片新大陸。
返銷歐洲的蔗糖,對歐洲市場的培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直到後世,巴西仍然是全球種植甘蔗最多的國家。
亞洲供應端的開啟,也對歐洲市場造成了影響。
之前曾經分析過,儘管甘蔗的原產地是在印度,但中國才是最早精練出白糖的國家。
中國產的白糖,甚至銷往印度,以至於後世在印地語中。
“白糖”一詞cini)的意思便是“中國的”。
將中國產白糖大規模輸往印度的,就是現在稱霸亞洲的荷蘭人。
除了從中國大陸地區進口以外,荷蘭人從亞洲得到的貨源,更多來自其在大員開闢的種植園。
由於巴西白糖在運程上有著顯著優勢。
最初荷蘭人的白糖貿易,主要是針對倭國、波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