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房和二房的人蠢蠢欲動,不定哪就跟徐錚一系鬥上了。眼下徐錚雖然站了太子一系,卻沒有過深捲入爭鬥。
肅宗剛剛登基,明智一點的臣子,都不會太早表明態度。即使支援太子,也得先考慮肅宗的立場。
若是有長房二房在那裡咄咄逼人,不定徐錚哪就會偏了方向,捲入太子和英王的皇位之爭。
若是英王再像前世一樣奪了下,忠順府又會滅門。可若是忠順府太過捲入太子的爭鬥裡面,也不是一件好事。
當年英王之所以能夠奪位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太子和幾個皇子之間的爭鬥極為慘烈,一時疏忽了這個十三皇叔,被他漁翁得利。
徐婉如讀過史書,知道前朝大梁滅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太子和藩王之間勢均力擔
誰都有能力一搏,誰都有可能坐上子之位,所以賀家的下,最後斷送在周家手裡。就是因為他們兄弟鬩牆,手裡的兵力都自相殘殺,讓周家撿了個大便宜。
自古帝王都多疑,太宗如是,肅宗也如是。
太宗是藉著賀皇后的勢力上臺,裝孝順裝了十來年,之後反撲,滅了所有的賀家勢力。所以,他對自己的皇子也不相信,到最後兩年才立了肅宗為太子。
肅宗吃了這個苦頭,一登基,就立琳子四皇子為太子。只是,等他坐穩皇位了,心思就變得跟太宗一樣了。
太子的外家鄧氏一門,出了兩個皇后,現在還想出個太子妃,肅宗自然不願意。他要打壓太子,自然會扶植其他皇子。
為了平衡朝中勢力,肅宗的幾個妃嬪,來歷都不簡單。誰都有皇子伴身,誰都有權勢極高的孃家,彼此勢均力敵,就斗的不亦樂乎了。
肅宗喜聞樂見,偶爾出手制衡一下,她們不亂,他的日子就不安穩。只是這樣的結局,就是皇子互鬥,太子勉強佔據優勢,最後下落到了英王手裡。而肅宗這個始作俑者,逼宮的時候病逝,死的不明不白。
徐婉如對肅宗的下場,並不怎麼同情,他自己玩制衡玩死了全家,還連累了多少勳貴。這樣的君主,太過信賴帝王策,也太過忽視人心。策略自然是需要的,可人心所向,才是命所歸。
所以,無論誰坐下,徐婉如都不介意。她介意的,就是忠順府別捲到奪位風波里面去。
只是忠順府的變數太多,徐錚可能捲入太子一系的爭鬥,長房二房也可能為了對付徐錚站到了其他皇子的隊伍,甚至是英王。
而這些,眼下的徐婉如根本就無從著手。若是她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可以依賴的勢力和本事,即使她長大成人,也攔不住忠順府滅門的命運。
所以,即使要離開京城,離開徐簡,徐婉如也得做出選擇。跟著孫道隱,就算她學不了多少本事,有師父這塊金字招牌,還有潘知遠這樣的師兄,就能面對很多難題,做成很多以前她做不到的事情。
喜歡如意枝頭請大家收藏:()如意枝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