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雲錄
第六卷 鏖戰北疆
第四章 招兵買馬聚實力
第十二節 建奴遷都與南征調令
天啟二年(後金天命七年),四月,瀋陽城。
努爾哈赤在率軍攻佔了遼西廣闊的疆土之後,先是派出皇太極和阿濟格率領兩白旗大軍試探性的向南進攻了一下,但是遭到了明軍將士的堅決抵抗。努爾哈赤接到訊息之後,考慮到八旗大軍自從攻打瀋陽、遼陽以來,已經連續征戰很長時間了,各旗勇士都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大金國內遭受到了連續災年,也已經無力再戰了,於是便下令兩白旗大軍駐守廣寧,兩紅旗大軍駐守遼陽,兩藍旗大軍分兵駐守在蓋州衛、金州衛等要地,而兩黃旗大軍則是駐守在大金國都瀋陽。自此,建奴大軍開始停下了兵鋒,轉而開始消化攻佔的華夏疆土。
至此,努爾哈赤開始大肆設定官職,在瀋陽城中修建宮殿,並將瀋陽城改名為盛京,將建奴各旗族人全部從赫圖阿拉等邊鄙之地遷徙了過來,將城中適宜居住的上好地段全部圈為禁地,分給各旗旗丁居住,同時禁止瀋陽城中的漢民百姓出入,違者當街殺死。
隨著建奴大軍逐步控制住了遼東各地,努爾哈赤便將八旗旗主全部召集到了盛京,準備詢問一下各旗在遼東各地的收穫情況。
一路馬不停蹄趕到瀋陽的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二胎、阿濟格等旗主拜見努爾哈赤之後,便將各自這段時間以來的收穫進行了彙報。
綜合各旗大軍的繳獲,建奴在攻廣寧之戰中共掠奪了二百五十萬石糧食,錢財珠寶、牛馬牲畜等不計其數。努爾哈赤聽完之後大笑著對眾人說道:“哈哈,有了這批錢糧,我大金不但可以順利渡過眼下的災年、賑濟各地的旗丁、補充大軍糧餉,更可以大大擴充兵力和兵備,日後我大金定當如日中天!”
之後,皇太極又進行了總結,說道:“汗阿瑪,此戰我大金勇士攻佔了明國的廣寧城,可謂是斬斷了明國的左臂。同時也切斷了明國與蒙古各部的聯絡,極大的震懾了蒙古各部。依兒臣之見,我大金應當趁此良機,派出使者聯絡蒙古各部,爭取蒙古各部前來歸降,繼續壯大我大金的實力。”
努爾哈赤聞言大喜,當即命皇太極辦理此事,代善聽聞之後不僅神情暗淡、久久無語。
僅僅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皇太極就聯絡到了蒙古厄魯特部十七貝勒,以及蒙古喀爾喀五部前來歸順,努爾哈赤親自設宴款待,並授予官職。自此,林丹汗對蒙古各部的控制受到了極大地削弱,再也無法有效的控制蒙古各部,無法配合大明威脅建奴的側翼了,越來越多的蒙古部落向建奴請降,並加入到了建奴南下攻明的陣營當中。
隨著大明北境形勢日益嚴峻,西南的奢安之亂也是愈演愈烈,大明的邊境形勢大有兩線告急的趨勢。此時,四川巡撫徐可求、貴州巡撫王三善已經相繼被叛軍所殺,有西南大將之冠之稱的總理軍務魯欽亦兵敗自刎,大明圍剿叛軍的官軍死傷慘重、潰不成軍。
訊息傳到京城之後,天啟帝急召兵部尚書黃嘉善覲見,準備商議西南戰事如何才能挽回局面。此時遼東和西南兩線大亂,再加上之前不久廣寧城失守,黃嘉善感到自己面對局勢充滿了無力感,早已是心如死灰。面對天啟帝的一連串質問,黃嘉善根本就回答不上來,只是站在一旁默然無語。
天啟帝見到黃嘉善一幅半死不活的樣子,心中非常不滿,當即大怒拂袖而去。數日之後,天啟帝下旨,罷免了黃嘉善兵部尚書一職,追加薊遼總督孫承宗領兵部尚書銜。
黃嘉善被罷職之後,便心灰意冷的離開了京城,回到老家養老。但是僅僅過了一年之後,黃嘉善便在家中抑鬱而死。
話說天啟帝眼見大明南北兩邊的局勢越發的嚴峻,而新任兵部尚書孫承宗又遠在山海關,無法隨時回來商議戰局。於是天啟帝就將魏忠賢傳了過來,問道:“伴當,現今遼東已經失守,而西南又大亂,國事已經艱難如此,朕應當如何處理?”
魏忠賢皺著眉頭想了一下,說道:“陛下,奴才以為朝廷應該集中精力,從南、北兩方禍患中選出一個,先行將其剿滅,切記兩線作戰啊。”
天啟帝點了點頭,說道:“此話有理,伴當的意思是先行平定哪邊為好?”
“陛下,奴才以為還是應該先平定西南的奢安之亂為好。”
“哦?為何?”
魏忠賢說道:“陛下,一來,西南向來是朝廷的大後方,而且四川還是國朝的糧倉,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如果朝廷不能儘快平定叛亂的話,那西南很快就會被叛軍達成白地的,那可是會動搖國朝根基的啊;其二,現在遼東建奴已經建國,並且在遼東站穩了腳跟,國朝輕易之間已經無法將其剿滅了,只能緩緩取之、另圖他策,而對於西南的叛軍,朝廷應該趁著其還未化蛟為龍的時候,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剿滅,決不能讓其發展成為建奴那樣的禍患,否則國朝將會有亡國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