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袁明軒、孫元化、陳子同、周天逸、胡坤、馬世明也一齊起身抱拳領命,紛紛表示堅決為大軍出征做好萬全準備。
與此同時,已經趕到遼東的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經常由於遼東戰事的戰、守問題發生摩擦,二人之間由於政見不合而產生的矛盾也終於趨於爆發。
早在天啟帝準備再度啟用熊廷弼經略遼東,並召其入朝對策的時候,熊廷弼就當面向天啟帝提出了《遼東三方佈置策》:其一、在廣寧(今遼寧北鎮)厚集步騎以牽制後金主力,並堅守現今戰線;其二、在天津與登州、萊州(今山東蓬萊、掖縣)各設巡撫,置舟師,乘機揮軍渡海入遼南,以便側擊建奴之側;其三、在遼東東面聯合朝鮮從後方出擊打擊建奴,並在山海關設經略節制三方,使建奴首尾不能相顧。
天啟帝對熊廷弼提出的方略大為讚賞,當即任命其為兵部右副都御史,駐山海關,第二次升任遼東經略。
可是,熊廷弼才高興沒多久,就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同時升為遼東巡撫的王化貞由於對建奴的實力估計不足,在商議遼東局勢的時候,當面反對熊廷弼提出的防禦策略,而是主張朝廷再次集結大軍主動出擊,與建奴主力展開決戰,準備在三個月內徹底蕩平建奴。
於是,熊廷弼和王化貞在遼東戰事的問題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二人一個主戰、一個主守,造成了“經撫不合”的嚴重局面。
當訊息傳回京城的時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也就熊廷弼和王化貞的分歧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其中,魏忠賢和兵部尚書黃嘉善主張支援熊廷弼,在遼東嚴防死守先穩住局勢再說;但是以內閣首輔葉向高為首的絕大部分大臣主張支援王化貞,集舉國之力再次集結大軍,儘快反攻遼東。最終,雙方爭論的結果就是支援王化貞的進攻之策,而放棄熊廷弼的防禦策略,為此魏忠賢還大發雷霆,當場大罵文臣誤國,隨即和幾名御史在朝堂之上吵了起來。
在得到了朝廷的支援之後,王化貞隨即擁重兵駐守廣寧,積極準備出擊建奴的事宜,並且幾乎是一日一書的向朝廷催要錢糧;而熊廷弼則是十分鬱悶,徒有遼東經略的虛名,而麾下僅有數千將士,只能眼睜睜的被王化貞甩在一邊而無計可施。自此,王化貞徹底不聽熊廷弼的節制,開始計劃進攻建奴的具體方略,準備集結兵力發動進攻。
一時間,遼東局勢變幻莫測。
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七月,京城魏忠賢府邸。
一個多月以來,遼東局勢日益敗壞,前一段時間熊廷弼和王化貞關於戰、守之策的分歧,讓魏忠賢憂慮不已,而隨即接到的西南奢安之亂的急報更是讓魏忠賢寢食難安,幾乎快要崩潰了一般。
想來想去,魏忠賢還是將兵部尚書黃嘉善請了過來,想商議一下南、北兩面的危急該如何應對。
誰知黃嘉善被請來之後,整個人都顯得十分低迷,對於遼東和西南的戰事根本就沒有半點對策。
魏忠賢見狀不禁皺了一下眉頭,語氣不善的問道:“黃大人,您這是怎麼了?現在遼東大部已經失守,西南又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叛亂,難道您這個兵部尚書就一點都不著急嗎?”
黃嘉善聞言倒也不以為意,而是苦笑著說道:“魏公公,我就是著急也沒有用啊,您是不知道,昨天我被陛下召進宮去商議抵禦西南叛軍的事情,我從陛下言語之間察覺到,陛下已經有意罷免我了,既然如此,我還有什麼可著急的?”
聽到這裡,魏忠賢不由心頭一動,萬萬沒想到天啟帝會在這個時候動了更換兵部尚書的念頭,於是問道:“還有這樣的事情?那黃大人可知道陛下準備啟用何人繼任兵部尚書一職?”
黃嘉善搖了搖頭,說道:“不清楚,陛下並沒有明說,也許是我感覺錯了吧。不過……”
“不過什麼?”
“陛下召見我的時候,陛下的老師孫承宗也在場,只是一直聽著我和陛下的談話而沒有說話。”
魏忠賢聞言大為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