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雲錄
第十卷 還我河山
第二章 遼南血戰顯英豪
第一節 靜待清軍
時間回到漢威軍將士渡過遼河之前,李定國和李來亨、劉文秀、艾能奇三人統領三十萬大軍橫渡大海之後,立即就指揮大軍將士將復州衛城團團包圍了起來,準備先行攻佔復州衛城,以此作為大軍席捲遼南、北上遼東的大本營。
同時,李定國在得知復州衛城城內只有兩千餘清軍駐守,便和李來亨商議了一下,決定在集中足夠兵力圍攻復州衛城的同時,分兵攻取遼南各地城池,在皇太極率領的清軍主力回過神來之前,先行收復整個遼南地區,將此戰的主動權牢牢的握在手中。
於是,李定國留下艾能奇擁軍五萬繼續圍攻復州衛城,之後便命令李來亨率軍十萬向東進軍,收復遼南最東面莊河城,以及沿途的所有城池、堡壘;命令劉文秀率軍五萬向南進發,朝著金州衛城進軍,並且收復沿途的大小城池、堡壘。
最後,李定國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向北進發,準備在復州衛城以北兩百里的永寧監城駐守,並且建立防線阻擋隨時可能會前來支援的清軍援兵。
李定國一聲令下之後,三十萬將士立即兵分四路,開始在遼南大地縱橫睥睨、大殺四方,皇太極留在遼南駐守的兵力只有不到萬人,分佈在大小城池、堡壘之中,兵力極度分散,而且全部都是漢軍旗的雜役,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此時,這些清軍之中的烏合之眾被三十萬士氣旺盛的將士橫掃一遍,就像是煙塵一般隨風而散,徹底消失在了大軍將士的鐵蹄之下!
李定國率軍在永寧監城安頓下來之後,便將十萬大軍全部展開,建立起了一道西起大海,東至沙河的漫長防線,將十萬將士分兵駐守在防線上的六個城堡之中,而永寧監城就是整條防線的中樞,李定國親自率領三萬將士駐守。
就在李定國將防線建立完好之後,李來亨便傳來了已經攻佔莊河城的捷報,並且收復了沿途的所有城池、堡壘,殲滅清軍三千餘人;緊接著,劉文秀也傳來了捷報,金州衛城守軍不戰而逃,隨即被劉文秀率軍聚殲,收復了沿途的所有城池、堡壘。
李定國眼見各路大軍都是勢如破竹、捷報頻傳,不禁喜出望外,對下一步的大戰充滿了信心。但是,就在李定國戰意高漲的時候,艾能奇所部卻傳來了攻擊不利的訊息,五萬大軍在復州衛城城下連連受挫,始終無法攻佔城池。
接到急報之後,李定國不由吃了一驚,然後急令李來亨率領所部十萬大軍西進,回援艾能奇所部,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復州衛城;同時命令劉文秀率領所部五萬大軍立即北上,和自己合兵一處,加強整條防線的防禦力量。
李定國在接到艾能奇的急報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心中忽然湧起了一陣不好的預感:“如果不盡快拿下復州衛城的話,清軍的援兵也許就快到了,那我軍就會陷入進退失據的處境!”
於是,在劉文秀和李來亨二人各率大軍趕到指定地點之後,李定國一面加強北面防線的防禦力量,同時幾乎是一天一封急信,嚴令李來亨和艾能奇不惜一切代價攻佔復州衛城,必須儘快為大軍打下一個堅固的堡壘,這樣大軍才能進可攻、退可守,先立於不敗之地。
就這樣,李定國在緊張之中渡過了五天的時間,終於收到了李來亨發來的捷報:復州衛城被攻下來了!
長出一口氣之後,李定國便命令艾能奇率領四萬大軍堅守復州衛城,一面加固城防,一面囤積糧草,將復州衛城打造成三十萬大軍的後方大本營。同時,李定國還命令李來亨率領十萬大軍向東進發,在沙河以東的復縣、欒古關一線建立防線,和自己的北部防線遙相呼應,做好迎戰清軍援兵的準備。(攻佔復州衛城折損了一萬將士)
李來亨在接到命令之後一面立即開始整頓大軍準備出發,同時再次給李定國去信,對於李定國的這種防守戰略不是很認同,認為既然大軍已經打下了復州衛城,就應該以一支偏師守城,而主力大軍立即北上收復失地,從背後進攻清軍主力大軍,和遼河一帶的三十萬漢威軍將士相互配合,對清軍形成夾擊之勢。
但是李定國在回信中說道:“我軍雖然兵力雄厚,但是戰力堪憂,數萬大軍攻佔一座只有兩千清軍雜兵駐守的復州衛城就已經有些吃力了,如果全面北上的話,大軍進展勢必會非常緩慢,一旦遇到大批清軍南下支援,我軍勢必不敵而回慘遭敗績。與其如此,我軍不如先行做好防禦準備,利用堅城、防線、充足的兵力和清軍打一場防禦戰,消耗清軍的兵力和銳氣,而後再行反攻!”
李來亨雖然一心想要主動進攻,但是心中也是十分清楚,李定國所說是實情,於是也就不再爭辯,轉而率軍急速趕往復縣、欒古關一帶。
到達之後,李來亨在欒古關安置了三萬大軍,自己親率剩下的七萬大軍駐守復縣,兩處大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牢牢把守住了沙河以東。安頓妥當之後,李來亨便開始爭分奪秒的囤積守城物資、加固城防,準備即將展開的大戰。
李定國在接到了李來亨、艾能奇整軍完畢的訊息之後,心中稍定。現在大軍將士已經全面展開了,在遼南建立了完整而又堅固的防禦,只等清軍援兵南下便可給清軍以迎頭痛擊。
“擊敗了清軍援兵之後,我就可以乘勝率軍北上,從背後夾擊清軍主力,和督師一起會戰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