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雲錄
第九卷 滔天巨患
第四章 八方動盪危急至
第四節 戰雲密佈(一)
隨著劉雲威的一聲令下,整個薊遼督師府都急速運轉了起來,通州鎮、薊州鎮府庫裡的錢糧、輜重、兵備開始源源不斷的朝著山海關彙集起來,在通州鎮、薊州鎮通往山海關的官道上,隨處可見運送輜重的車隊,一眼望不到邊的馬車幾乎將寬闊的官道完全堵死。過往的百姓見狀紛紛避讓,三三兩兩的聚集起來,小聲議論著什麼,顯得興奮又膽怯。
而孫元化也帶著一隊親隨離開了廣寧城,一路南下趕回了通州城,稍作停留之後便親自趕到了位於張家灣村的將作司駐地。
孫元化二話不說直接將府庫中存放的所有兵備全部起運,送往了山海關進行囤積。之後,孫元化並沒有北上離開,而是依舊留在了張家灣村,帶著將作司的所有工匠開始沒日沒夜的打造兵器、鎧甲,儘可能多的為出征大軍積蓄足夠的兵備。
“兄弟們加把勁!我們多打造一把兵刃,前方的將士們就能多殺一個韃子!我們多打造一件鎧甲,前方的將士也許就能少戰死一個!我就待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幹下去,一直幹到遼東大捷、滿清覆滅!”
此時的張家灣村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孫元化一身短打站在工匠之中,不停地大聲呼喊著,為數以千計的工匠打氣。同時,孫元化的肩上還挑著一個扁擔,扁擔的兩端各挑著一個沉重的籮筐,裡面滿是嶄新的鐵料,孫元化竟是和將作司的幫工一同勞作著,幹得格外起勁。
將作司眾多的工匠、幫工見到堂堂的知事大人竟然和自己一同勞作著,心中都湧起了一股熊熊的火焰,揮舞著手中的工具格外的有力氣,整個將作司上萬人在連續不斷的勞作下,竟然沒有一個人偷懶,沒有一個人有怨言,所有人都在埋頭苦幹,爭分奪秒的幹著自己的活計。
與此同時,山海鎮總兵趙率教也急匆匆的趕回了山海關。當前的山海關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囤積地,數不清的錢糧、輜重、兵備匯聚到此,一隊隊運輸隊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聚集;所有的事項都是千頭萬緒,堆積如山的輜重、如同雪片一般的清單,讓人一看就感到頭暈腦脹、眼花繚亂。
但是,趙率教卻像是著了魔一般,毫不畏懼一頭就紮了進去,開始沒日沒夜的處理各種要務,將數以百萬計的錢糧、兵備、輜重處理得井井有條。
通州鎮和薊州鎮運來的錢糧、兵備、輜重,以及山海鎮籌集出來的錢糧、兵備、輜重,在趙率教的指揮下,全都被總兵府的官吏仔細清點、歸類,之後便全都登記造冊,連同貨物一同被移交給了遼東鎮派來的輜重隊,沒有一點耽擱便起運北上,送往了廣寧城。
這段時間裡,彙集到山海關的輜重隊南來北往、多如牛毛,但是在趙率教的指揮下竟然也是井井有條,不得不讓人讚歎。
其實,趙率教的心中十分清楚:雖然自己承蒙督師劉雲威的提攜當上了山海鎮總兵,和漢威軍中的悍將陸英、溫破虜、吳興齊名,但是自己無論是帶兵打仗的能力、資歷還是以往的戰功,都不能和那三名猛人相提並論,甚至不能和漢威軍中的一名守備相比。自己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處理事務的才幹,自己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對得起督師劉雲威的提攜,對得起這山海鎮總兵官的位置!
就是這樣的想法,讓趙率教幾乎是將自己燃燒掉一般,瘋狂的處理著各種政務,才使得各方彙集起來的輜重毫不停留的在山海關轉運北上。
寧遠城。
各種大戰物資的彙集、打造只是大戰之前的一方面,三十萬漢威軍將士要想安心出征,大軍後路的駐守也是極其重要的。
自從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之後,滿貴就接管了其麾下的一萬大軍,成為了寧遠城的指揮官。
在劉雲威集中全力要和滿清決一死戰的前提下,滿貴和祖大壽都是滿心熱血的請求參戰,但是都被劉雲威拒絕了。畢竟,三十萬漢威軍傾巢而出,後方不可能不留下精兵強將駐守,而滿貴和祖大壽就是劉雲威留下看守後路的猛將。
劉雲威為了保證大軍的後路不被清軍截斷,便命令滿貴率軍駐守寧遠城,祖大壽率軍駐守廣寧城,山海鎮總兵趙率教則是鎮守山海關。
面對劉雲威的安排,滿貴雖然十分不情願,但是也知道看守大軍後路的重要性,知道這是劉雲威看重自己,所以也十分積極的進行著準備。
此時,整個寧遠城已經被滿貴打造成了一座堅實的堡壘。除了將一部分輜重運到了廣寧城以外,滿貴將能夠籌集到的所有錢糧、兵備、輜重全部囤積到了城中,以備不時之需;對城內的百姓按戶進行編組,準備在大戰之時組織城內百姓上城協防;同時,滿貴還大力修繕了城防設施,加高加固了城牆,並且置辦了不少的守城器具。
滿貴絕對有信心,只要清軍有膽子打寧遠城,自己一定可以往清軍折戟沉沙、鎩羽而歸!
在廣寧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