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過後,伊斯邁爾繼續監視撒馬爾罕城外的烏茲別克軍,規模巨大的調動自然不可能瞞過斥候,即便昔班尼汗派遣多支小隊驅逐、截殺這些薩法維斥候,伊斯邁爾還是及時獲得了這些資訊。
次日傍晚,易卜拉欣率領的大軍主力抵達撒馬爾罕附近,他選擇澤拉夫尚河岸旁的聚落作為臨時宿營地,前來與他會合的伊斯邁爾將他所知的一切都一一報告給沙赫。
“陛下,經過昨日和今日的突襲和偵查,臣弟得知月即別軍正在集結準備迎戰我軍,敵軍幾乎全部為騎兵,根據俘虜所述,敵軍規模大約有四萬人,與我軍大致相當。撒馬爾罕到此地之間一片平坦,十分適合騎兵作戰。”
對於昔班尼汗已經做好準備的事實,易卜拉欣沒有多少驚訝,畢竟書信都互通了,做好敵軍抵達的準備肯定是必須的。
“雖說昔班尼汗有四萬騎可供調遣,但他還需要留下人馬提防城內的巴布林,這樣一來,實際上我軍又有總體上的數量優勢。”易卜拉欣出聲簡單分析一下,讓眾將不禁感到信心十足。
易卜拉欣做好安排,便下令讓全軍休整,做好交戰準備。
而在另一邊,昔班尼汗還在搜尋薩法維軍的具體位置,剛剛集結完畢的烏茲別克軍也在營地做最後的準備。
…………
次日,負責搜尋薩法維軍的烏茲別克斥候終於有所收穫,在經歷幾番小規模交戰之後,他們向昔班尼汗報告敵軍正在向這裡開進的訊息,集結完畢的烏茲別克軍終於尋到對手,便撲了過去。
兩軍就在澤拉夫尚河至撒馬爾罕城之間的空地上對峙,易卜拉欣將自己置於軍陣後方的一處丘陵上,以便觀察全域性,並透過令旗來給將領們傳遞訊號來遙控全軍。
依照易卜拉欣的佈置,薩法維軍的步兵、炮兵和沙赫之友都被佈置在中軍,紅頭則部署在兩翼和最前方。烏茲別克軍的佈置十分簡單——將所有騎兵分為中軍、兩翼和後衛四個部分。
所有士兵用了一段時間才得以全部就位,紅頭們披上最好的甲冑,彎刀、騎槍、骨朵、馬弓等武備一應俱全,這些騎馬戰士全副武裝的樣子再配合上他們標誌性的紅帽就足以讓散兵遊勇失去作戰的勇氣。
步兵們則按照慣例,將駱駝炮安置在最前,火槍隊次之,最後才是手持盾牌和短矛、長刀的甲士。火槍手們點好火繩,檢查槍支狀況,等待著射擊命令。步兵軍陣的兩側還佈置了拒馬和大車以便應對不測局面。
放眼對面,則是無邊無際的兇悍遊牧人惡狠狠地盯向薩法維軍,他們同樣披堅執銳,認為大汗能繼續為他們帶來勝利,奪取更多戰利品。
雙方由數萬人組成的戰線鋪滿大地,各類旗幟緩緩飄動,遮蔽了自天空射下的陽光。
裹在厚重甲冑易卜拉欣端坐在戰馬上,立在他的綠底獅日大旗下,此役沒有激動人心的戰前演講,將領們也十分清楚各自的崗位職責,丘陵上只留衛隊和沒有下去指揮作戰部隊的高階軍官陪同萬王之王觀察戰局。
軍陣之中的薩法維士兵鬥志昂揚,他們做著戰前祈禱,兩翼的紅頭則在高呼宗教口號,希望胡達和天使幫助他們擊潰異端以取得聖戰的勝利、向全世界傳播正確的信仰。
他對著傳令官說道:“可以了,先讓炮兵開火,然後發動進攻吧。”
進攻的號聲響起,部署在步兵軍陣之間較高處的炮兵當即點火,用青銅鑄造的蛇炮在火藥燃氣的幫助下向遠處的烏茲別克軍傾瀉出50枚鐵質炮彈。
“向前!進!”
伴隨著炮聲,被部署在軍陣最前方的騎兵當即對敵軍發動進攻,他們策馬快速抵近敵陣前施展帕提亞戰術,使用如蝗的箭矢騷擾敵陣。
但想要率先發起攻擊的不僅僅有易卜拉欣一人,在昔班尼汗的命令下,烏茲別克軍上來便發動全面進攻,這些負責試探敵軍的前鋒很快發現湧過來的敵軍快要淹沒他們了。
在烏茲別克騎兵的大規模衝擊之下,整個戰場都響起令人心悸的巨大響聲折磨著前鋒們的耳膜和心臟,更別說遠處黑壓壓的人群不斷靠近,那萬馬奔騰的場面足以製造足夠沉重的心理壓力。
“撤退!”軍官果斷下令,打算返回本陣與主力會合。
炮彈和箭矢砸入烏茲別克軍的浪潮中沒能起到多少阻滯作用,被炮彈和箭矢打死打傷的一二百人不足以讓擁有數萬騎的部隊崩潰。
披堅執銳的烏茲別克騎兵緊緊攥著弓臂,對著這些試圖放他們風箏的紅頭射去銳利的箭矢。一時間,這些紅頭不少被射落下馬,死傷眾多。
更糟糕的是,他們還沒逃脫出烏茲別克軍的合圍,這些前鋒的四面都有對著他們引弓放箭的烏茲別克人,四面皆敵的處境讓紅頭們分不清方向,只能左衝右突,嘗試尋找突破點。
高昂的作戰意志讓這些紅頭們得以將將拖住烏茲別克軍的進攻步伐,刀劍碰撞聲、喊殺聲、哀嚎聲混雜在一起,讓戰場更顯得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