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和水,只能算是牛刀小試,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是解決吃的問題。
倪曉菲探親之前,就在考慮這個問題,探親期間,還跟東方白進行了幾次討論,心裡已經有了一點譜。
返回現代之後,她馬上彙報自己的想法,並得到了北都的支援,隨後的一段時間,她一直泡在鯤鵬號上,不斷進行相應的實驗。
以她對生化戰艦的掌握程度,一般的問題根本用不著實驗,只需要一個想法,鯤鵬號就能自動解決問題,直接給出最佳答案。
但這一次不一樣,倪曉菲想得到的並不是以往那種生化獸,而是一種擁有植物特性的生化獸,或者說將植物和動物合二為一!
想想看,一隻生化獸,卻能結出沉甸甸的穀穗,那將是什麼產的場景?說是農業革.命也絕不過分。
可是,這哪是那麼容易實現的?鯤鵬號第一次拒絕倪曉菲。
不是不想回應,而是生物戰艦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倪曉菲只能自己動手從頭開始,一點點進行相應的實驗。
好在鯤鵬號雖然沒有現成的模板,卻有極強的輔助能力,大幅度減輕了倪曉菲的負擔。準確地說,倪曉菲只是提供思路和想法,剩下的都是生物戰艦在做。
即便如此,倪曉菲的實驗依舊磕磕絆絆,平均每天都要失敗幾百次。
也就是有生物戰艦支援,若是用傳統方式做這個實驗,運氣好三五十年,運氣不好三五百年都未必能有結果。
經過倪曉菲的不斷努力,實驗終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她用幾種生物的基因拼出了一個“四不像”,這東西擁有動物的身體,卻能在土壤裡紮根。
雖然這東西紮根後只存活了幾分鐘,但這絕對是個非常好的開始。
接下來又是大量的實驗,整整二十多天後,倪曉菲靈機一動,終於造出了第一代生化植物,並將其命名為“肉植一號”。
這東西成功結合動物和植物的特點,可以在土壤裡紮根生長,也可以分解各種有機物獲得養分,擁有前所未見的“雙模式”生長機制。
倪曉菲在肉植一號的基因里加入了藤蔓植物的基因,初時,這東西就像個圓滾滾的肉墩子,但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後,就會分枝分杈,長出大量肉質藤蔓。
知道這個結果的大佬們無不一頭黑線,小姑娘家家的,怎麼就認準了克蘇魯的暗黑風格?
天可憐見,倪曉菲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叫克蘇魯,她只是過於注重功能,忽略了成品的外表,偏偏人類中的外貌黨數量眾多,連大佬中也有好些個。
嗯,以貌取人不是什麼好事,這事兒大夥都知道,可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
不過,肉植一號的功能又讓大佬們眼前一亮。
按倪曉菲的介紹,這東西有兩種不同的形態,一種是橫向發展,長成一條肉質的地壟溝,也就是壟溝模式,很接地氣的名字。
長成的壟溝與真正的壟溝十分相似,每隔一段距離就一個像傷口一樣的小坑,只要把種子塞進去,就能得到充分的水分、養分、適宜的溫度和適當的生長素,讓種子以最快的速度生根發芽,繼而就是茁壯成長,直至植物成熟。
而且植物生長所需的所有營養,全部來自肉植一號深入地下的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