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撤下來的部隊,一部分在前方的戰壕裡和衝鋒的機械恐龍剛正面,餘下的技術兵種,全都在戰線後方鋪開。
各種火力集中在一起,打得墜地的翼龍半點脾氣都沒有。
單從兵種的角度來說,機械翼龍恐怕是半機械軍團裡最弱的兵種,因為它們是空中部隊,必須儘可能減輕重量,不可能把裝甲做的太后,所以防護力非常有限。
如果翼龍的裝甲和地行恐龍一樣厚,飛不飛得起來且不說,小口徑火炮八成打不穿它們的烏龜殼。
偶爾也有受損的翼龍掉進人類一方的陣地,附近計程車兵就會立刻抄起步槍,拼了命地向翼龍身上傾洩子彈。
只是機械翼龍再脆皮,也是相對於機械軍團的其他兵種而言,戰士們手裡的步槍,很難造成致命傷害。
如果是老電影,這個時候總會有一個憤怒的軍官一把抓掉頭上的帽子,狠狠摔在地上大吼一聲,然後就有勇敢的戰士抱著集束手榴彈衝上去,一個不行兩個,兩個不行四個,要麼與目標同歸於盡,要麼所有人都倒在衝鋒的路上。
如今時過境遷,不僅沒有戰士往上衝,靠得近的,反而第一時間拉開距離。
隨後,各種單兵重火力一齊上陣,要麼是12.7毫米重機械瘋狂覆蓋,要麼是狙擊榴一通亂轟,也有的先扔一堆手榴彈,然後直接上120火箭,一炮就把機械翼龍轟個粉碎。
同一時間,半機械軍團的地面叢集,已經衝破了炮火的封鎖,悍然踏入軍方緊急佈設的雷場。
為了對付皮糙肉厚的機械恐龍,軍方用的全都是重型反坦克地雷,這玩意對步兵友好得很,就是踩在上面可勁兒跑,也沒法激發任何一顆地雷。
但機械恐龍就不一樣了,龐大而沉重的身軀進入雷場,複合引信探測到震動和磁場變化,數顆地雷同時爆炸,瞬間將踏足其上的機械恐龍掀翻,結果又引爆了更多地雷。
硝煙瀰漫,擋住了恐龍的身影。
所有人都緊張地期待著,不知道地雷到底能不能擋住機械恐龍。
沒等硝煙散盡,更多機械恐龍踏入雷場,爆炸聲連成一片,根本分不清誰是誰,只能聽到連續如海潮般的轟鳴。
成群的機械恐龍硬是趟過了雷場,它們在連續的爆炸中損毀倒下,大量機械恐龍倒在衝鋒的路上,起碼損耗五分之一!
如果不是雷場寬度不足,敵軍的損失還會更大!
這個結果令所有人歡欣鼓舞,恨不得抱起地雷狠狠親一口。
和其他新式武器比起了,地雷實在是土得掉渣,但這玩意最大的優點就是便宜,造一枚導彈的錢,換成地雷能造一堆。
越過雷場的敵軍正式進入守軍射程,一線陣地上的遠端火力依次開火,先是射程超過十公里的反坦克導彈,再是各種火炮發射的穿甲彈,各種火力反覆覆蓋衝鋒的敵軍,用盡一切手段,抵禦機械恐龍的衝鋒。
喜歡白堊紀禁區請大家收藏:()白堊紀禁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