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明立刻上報這一情況,一邊派出無人機尾隨敵軍,一邊申請衛星追蹤敵人。
四周的難民似是習以為常,恐人撤離後馬上站起來,重新聚集到公路上。
鄒明沒能從難民的臉上找到半點悲切哀傷,唯一的表情就只有劫後餘生的慶幸。
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人。
鄒明很是好奇,這是難民早就適應了恐人的襲擊,還是一路上見慣了生死,早就把不人命當一回事?
他還發現,一些難民撿起了遇難人員的步槍,加入武裝人員的行列,在他們拿到步槍的一瞬間,地位迅速上升,由普通難民變成管理階層。
但不是所有難民都願意拿槍,有些難民出現了明顯的迴避。
似乎,槍在難民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武器,而是地位的象徵。
仔細回想,鄒明驟然一驚,這才想起來,剛剛有不少難民明明手裡有槍,卻始終不曾開火,或許這裡頭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情況。
這時另一個連隊總算趕到,鄒明和支援部隊的連長碰了個頭,簡單說明情況,再把自己的推斷說了一遍,然後把難民交給後續部隊,尖刀連繼續沿公路開進。
鄒明是輕鬆了,後面的部隊卻陷進了坑裡,最後不得不專門指派一個連隊看管難民。
注意,是看管,而不是照看。
鑑於尖刀連遭遇敵情這個無法迴避的事實,軍方並沒有強制收繳難民手中的武器,而是在掌握局面後,先和難民耐心溝通,瞭解他們的情況。
結果證實了幾點,一是難民大多自西而來,而且大多數人非親非故,只是為了逃難才抱團取暖。
二是難民早就習慣了恐人的襲擊,那些恐人始終伴隨著難民東進的路途,人最多的時候,難民總數是現在的三倍不止,但絕大多數人都被恐人抓走。
還有一個情況引起了軍方的注意,大多數時候,恐人都沒不是活捉,而是將屍體帶走。
情況再明顯不過,恐人的目的不是綁架或俘虜難民,而是獵殺難民充當食物。
詢問還發現,武裝人員在難民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這不是因為他們手裡有槍,而是因為武器裝人員位於難民中的金字塔頂層,吃的喝的全都優先供給武裝人員。
別誤會,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強迫,但難民們很快就發現,恐人狩獵的時候格外青睞武裝人員。
原因也很簡單,武裝人員吃的好喝的好,身體情況比普通難民好的多,在恐人眼裡是比較優質的獵物,所以是恐人的重點目標。
而普通難民個個面黃肌瘦,全身上下就一把骨頭,恐人在吃肉和啃骨頭之間,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前者。
這也就不難解釋難民為什麼不願意接觸武器了,拿到槍確實能得到更好的待遇,但也意味著成為恐人的重點目標,隨時可能小命不保。
一邊是痛快地活一陣,另一邊是痛苦地多活一陣,難民的遭遇還真不是一般的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