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就是嚐個新鮮。
但是國外就不一樣了,只要價格合適,有的是人不在乎口感。
國外也有人想照做,但除了把恐龍肉打成糜做成午餐肉之外,他們實在想不出其他烹製恐龍肉的辦法。
但是午餐肉怎麼能和真正的罐裝肉相提並論?
國外的商人們都快鬱悶死了,他們貧瘠的烹調知識,根本想不出華夏人到底用什麼辦法,將那麼可怕的食材做出那麼多種不同的口味兒。
部分腦筋靈活的商人,乾脆聘請華夏廚師研究配方,希望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然後,他們發現華夏廚師只是用刀拍拍打打,再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和一些不知名的粉末將恐龍肉處置一下,就搞出了口味兒完全不同的成品。
儘管口感依舊粗糙,可總算是能吃進嘴裡了。
更讓他們鬱悶的是,很快就有人發現,網上早就有人用這種方法處理恐龍肉,而且自帶教程,整個過程幾乎一模一樣。
花了大價錢卻得了這麼個結果,怎麼可能不鬱悶?
好在專業廚師不是野路子能比,不止給出了恐龍肉的處置方法,還設計了合理的工業化生產流程,總算讓這份鬱悶紓解了一些,算是對得起商人們出的價錢。
至於國內國外的產品競爭,呵呵,國外的肉罐頭生產商很快就發現情況不對,恐龍肉的處置方式,居然是有專利的,不僅僅是原料的使用,就連處理的流程都是專利的一部分,而且都是剛剛註冊不久!
想生產恐龍肉罐頭?沒問題,專利使用權買一份先!
然後,需要什麼調料,這裡量大優惠噢親!
這麼一通折騰,恐龍肉罐頭的成本直線上升,壓根兒就沒多少競爭力,還不如直接做午餐肉呢,至少口感沒這麼粗糙。
佔有了原料和成本兩大優勢,華夏的恐龍製品全面進軍世界。
可國內只有一個畸變區,出產的恐龍數量有限,沒過多久,全力生產的工廠就因為原料不足而進入半停工狀態。
幾位大發恐龍財的商人湊到一起商量一陣,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阿非利加不是還有個點麼?僱船,咱們上阿非利加拉恐龍去!
不過,商人們的申請被上面打回來了,原因也很簡單,不就是缺恐龍麼?陸地上雖然沒有了,但海上還有一個啊!
雖然那個畸變點位於公海,但仍位於華夏的專屬經濟區之內,而且東濱號航母戰鬥群一直留在那裡監視畸變點,只要搞幾條船開過去,原料還是問題麼?
其實還有個四號地區,但軍方認為那裡的情況特殊,不能為了追求那點經濟利益,就把所有畸變區全都變成商業點。
喜歡白堊紀禁區請大家收藏:()白堊紀禁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