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靶壕裡的人當場觸電,轉眼倒了一地。
好在都沒有生命危險,經過急救,所有人安然無恙。
軍事人員還好,短短一層頭髮什麼都看不出來。隨行的研究人員就不一樣了,其中一些人疏於打理,頭髮一個比一個長,結果就是他們身上的頭髮汗毛根根豎立,就像剛在腦袋上放過炮仗似的。
而且此後的幾天,這批人碰哪哪放電,直接就是一群人形電池,搞得曲老心驚膽戰,不敢讓任何人靠近實驗裝置。
實驗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經過連續幾輪精確計算,發現爆炸的放電量,就是超級電池蘊含的電量。
沒人知道雷.管為什麼能引爆超級電池,但這一現象引發了許多猜想,最現實的想法,就是用這東西製造純電手雷。
咳嗽,試想一下,一枚手雷或者炮彈在爆炸的一瞬間,釋放威力無法抵擋的超強高壓電……現代武器裝備多的是電子裝置,全都讓高壓電走一遍,呵呵,敵人的表情想必會非常精彩。
不過話說回來,人類對電的研究早已出神入化,只要有心,完全可以避免電擊帶來的危險。
比如飛機上了有防雷裝置,就算被閃電擊中,出事故的機率也不大。
所以這東西不是所有情況都能用。
證明了電源的安全,接下來就是將電池裝入動力裝甲,為此,東方白又按設計圖製造了多種不同型別的動力裝甲外殼。
按質量分為輕型、中型、重型;
按功能分為偵察型、火力型、突擊型;
按配置分為狙擊型、突擊型、支援型……
每一種都是精心設計,每一種都要仔細實驗,每一種都得詳細記錄!
不同型號的動力裝甲,電源也不一樣,有的使用最基礎的球形;有的使用條形或揹包形;也有的使用無固定外形的插片式;還有的將一塊主電源分散到全身,由整化零,一主數輔。
研究組的最終目的不是設計一大批動力裝甲,而是找到適合不同裝甲型別的奈米肌肉強度,從而形成通用標準。
雖然暫時看不到動力裝甲列裝的希望,但這樣的研究機會十分難得,此時拿到的研究結果,對未來的研究有極大的幫助!
實際上,每一種型號的裝甲外殼都不止生產一套,除一套留在船塢實驗之外,其他的全都第一時間送走,秘密送到中西部的某個專門研究動力裝甲的秘密實驗室。
船塢獲取的動力裝甲資料,都會第一時間送到裝甲實驗室,由那裡的實驗人員展開相關實驗……簡單點說,就是用人類擅長的液壓傳動系統,代替來自恐人的奈米肌肉。
因為有研究粗的資料支援,每一條奈米肌肉都有詳細的資料,裝甲實驗室不必反覆試驗,只需要按要求找到合適的微型液壓裝置,想辦法裝到動力裝甲上就行。
過程說起來很簡單,實際做起來遇到的困難卻不少,不過研究組已經掃平了所有資料障礙,裝甲實驗室的組裝工作一日千里,第一臺原型機指日可待。
喜歡白堊紀禁區請大家收藏:()白堊紀禁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