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內,平靈王與一眾文武會面,商量著下一步局勢。
本來,他並無反心,只想趁著北海大『亂』分一杯羹。
可是到了此時,平靈王卻覺得這是個好機會,紂王這樣的昏君都能做王,憑什麼他要做一位郡王。
有東海與北海二地在手,平靈王自信,實力不會弱於四大諸侯。
毫不誇張的說,他從未距離王位這麼近過,近的彷彿唾手可得。
“好,先平東鎮,再揮師朝歌,伐無道,誅紂王,另立新君!”
平靈王哈哈大笑,另立新君當然是藉口,他才是真命天子。
“嗯,氣運又有變化,金龍咆哮東北方向,莫非東海與北海之地又有變數?”
平靈王舉起造反的同時,王旭又觀察到了新的變化。
北海剛剛平定,東海又是平靈王的底盤,莫非變數應在那位平靈王身上。
想到平靈王,王旭會心一笑,演義中聞仲太師帶兵返回朝歌,欲要整頓朝綱,實施變法,結果還沒開始就接到了平靈王謀反的訊息,不得不虎頭蛇尾的停下來,帶兵前往東海平『亂』去了。
這一折騰,變法瞬時失敗,徹底耗光了商紂的底蘊不說,還給了西岐準備時間。
當聞仲損兵折將,鎮壓平靈王之『亂』之後,西岐已經踏上正軌,足以跟朝歌一較高下了。
“算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接管函谷關。”
王旭收回目光,重新走上馬車,向著函谷關而去。
函谷關,天下名關,也是朝歌鎮守西岐的三大門戶之一,乃是三關中的第二關。
向西,過了第一關潼關便是西岐,向東,過了三門關便是朝歌腹地。
聽起來,函谷關只是一道關卡,實則不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實際上,函谷關由函谷城,函谷關,函谷山三地組成,治下民戶千萬,佔地萬里之遙。
王旭這個函谷關總兵,不但是關卡總兵,同樣也是函谷城太守,總領一地民生軍務,大權在握。
朝廷給的線報中表示,函谷關擁兵二十萬,函谷城擁兵十萬,在他名下足有三十萬兵馬可以調動。
而且,函谷關身為邊關,實行軍管制,王旭在此的權利不亞於諸侯,以三十萬精兵鎮守,足以抵擋百萬大軍。
再加上兩邊有潼關,三門關互為犄角,進可攻,退可守,真乃兵家必爭之地。
“朝歌久無戰事,兵械難免鬆弛,在我到任之前,一直是潼關總兵陳桐,以三關總兵的身份總領潼關、函谷關、三門關三地。這樣算來,我手上的總兵之位,也算是從陳桐手上分來的權利,陳桐恐怕要視我為敵寇了。”
王旭轉念一想,又笑道:“如此也好,要是陳桐待我如友,我也不好傷他『性』命,取了三關之地投奔西岐。”
坐在馬車上,看著即將趕到的函谷城,王旭回憶了一下陳桐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