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捕頭說的生硬,王旭也只能就此作罷,調轉馬車跟著三人往縣上走。
九泉鎮,距離縣上有四百六十里,王家的馬車與衙役的坐騎,都是有妖獸血脈的良駒,比普通馬匹快了十倍不止。
早上出發,不到正午便趕到了溧陽縣,離得很遠就看到了溧陽縣緊閉的城門,與徘徊在城門外的災民。
“老爺,我二姑夫真是城裡人,我是來投奔二姑夫的,您就讓我進去吧。”
“您行行好,我已經三天沒吃飯了,賞口吃的吧。”
“這位大哥,你看我閨女長的多標誌,只要兩鬥米,這丫頭就是你的了。”
災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城外,買賣兒賣女的有之,賣身葬父的有之,還有人頭上『插』草在賣自己。
王旭的馬車,經過一群難民時,離得很遠,就看到一個難民倒下了。
周圍人一哄而上,抬著這人的屍體往後面的樹林去了,也不知道是在做什麼。
“開城門!”
為首的衙役亮出腰牌,對著城門上的守兵喝道。
嘎吱吱...
伴隨絞繩轉動的聲音,城門被一點點拉開,留出一輛馬車能透過的空隙。
王旭的馬車,跟在三位衙役身後往城裡走,無數難民則歡天喜地的跟在馬車後面,試圖跟隨他們一起混進去。
“滾開,滾開!”
守門的兵丁,拿著皮鞭,木棒,對著後面的災民抬手就打。
除了幾個幸運的漏網之魚,大多數難民又被趕了回去,繼續留在城外等死。
進了溧陽縣,裡面的景『色』再次一變,多了幾分外面沒有的繁華。
城裡人跟鄉下人,說的再多也是不同的。
就算現代,某年鬧糧荒的時候,鄉下餓死的人,也是縣城裡的十倍、百倍以上,更何況是階級對立更明顯的古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溧陽縣中,雖然過往的行人臉上,也多了幾分惶恐與不安,可面黃肌瘦的卻很少。
走到路口的時候,王旭還看到了正在搭建的粥棚,顯然溧陽縣不是沒有賑災,而是沒有將賑災的力度貫徹到鄉下。
“到了,下馬吧!”
穿過十幾條街道,溧陽縣的知縣衙門,出現在了王旭眼前。
好氣派的衙門,門口兩個五米高的石獅子,往裡是硃紅『色』的大門,外面還有十二名衙役把守在外。
抬頭看,溧陽縣衙四個燙金大字,被寫在高掛朱門上的匾額中,陽光一照金碧輝煌。
到了這裡,兩名跟班的衙役,就不往裡走了,而是去了縣衙中的班房。
只剩為首的捕頭,帶著王旭繼續往裡走,直奔縣衙中的後花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