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法國而言,貞德出現最大的意義就是將一場原本只和貴族有關的繼承權戰爭,變成了法國與英國之間的神聖戰爭,激發了法國民眾的愛國熱情,促使了現代民族概念的誕生。”
——《教你看有趣的歷史》
公元1465年7月,巴黎城下,沸騰的軍幟揮舞如雲,而在城頭之上看著面前這一幕,路易十一皺緊眉頭。
“大膽查理……真是好大的膽。”
這位被稱為蜘蛛國王的路易十一撫摸著自己下巴,不由冷笑著。
路易十一,是查理七世的兒子,自從當年不可思議般出現的聖女貞德後,法國的民族熱情因而高漲,哪怕是在貞德被俘之後,查理七世也依然穩步的統治著這個國家,一邊拉攏勃艮第人、和英國人談判,一邊擴張自己的領地。
最終在十幾年前,這位昔日落魄的王太子收復了最後一塊法國領土,英王亨利承認戰敗,法國贏得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勝利,長達百年的繼承權戰爭就此落下帷幕,法王查理也藉此擴張了王室的領地,提升了王室的地位。
然而,因為在貞德事件當中的不作為,查理也因此一直飽受學者詬病,作為終結了百年戰爭、一手奠定了法國王室中央集權基礎的國王,查理七世卻只是被史學家們譽為“勝利者”——贏得勝利之人,這固然是一個讚譽,但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概念,贏得勝利的卻未必就是“偉大者”,其中是否有學者的暗諷就不好說了。
自查理七世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法王王位,不同於他父親對於貴族的緩和態度,這位喜歡操弄陰謀權術的“蜘蛛國王”上位之後,便大力提拔有才能的平民,完全無視了貴族的地位,連續剝奪了幾位貴族的領地,令貴族們面面相覷,最終引發了今年的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為首的“公益同盟”的叛亂。
“貞德……貞德……若是我手下有貞德這樣的人,又何必忌憚大膽查理這樣的人,可惜,聖女沒有追隨我,卻追隨了那個懦夫,真是遺憾。”
看著城牆下的勃艮第人軍隊,這位法王不無惋惜的說道。
而在路易十一身旁,幾位大臣則裝作沒有聽到,寂默不語。路易十一對於他父親查理七世的不滿,那是人所共知,在過去還是王太子時,他便曾經聯合將領們掀起過對於查理的叛亂,只不過被查理壓服了而已。
等到他自己做了國王之後,再無制約的他更是肆無忌憚,素來崇拜貞德的他,曾經多次惋惜自己手下沒有貞德這樣的傑出將領,此刻被勃艮第公爵的軍隊逼的困守巴黎,也難免發些牢騷。
凝視著面前的軍隊,路易十一思考著,腦海當中卻不由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事情……
那年,他才只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被查理七世安排在一處城堡當中保護起來,陰暗的古堡和潮溼的環境,以及無止境的壞訊息就是他幼年時的全部,終日生活在惶恐不安當中。別說他只是王太子的孩子,就連王太子自己都不知道命運如何,而直到那一年,一個橫空出世的少女改變了這一切……
很難以描述,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那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力挽狂瀾的女英雄成為了孩子所崇拜的偶像,但可惜的卻是這位女英雄卻因為自己父親的不作為而被活活燒死。這並不是路易和他父親之間關係交惡的核心,卻毫無疑問有影響。
“那個懦夫”、“無能的蠢貨”……
很難以想象,這是一個孩子對於自己父親的評價,滿滿的惡意,而直到他接管法國之後,才能夠明白法國究竟虧欠了貞德多少,時至今日,就算已經過去了二十年的時間,法國也依然被那位女英雄的事蹟所深深影響。
法國民眾第一次認識到自己是法國人,而不僅僅只是勃艮第人、諾曼底人、阿基坦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此刻,從宮殿到鄉野之間,整個法國都在湧動著一種強烈的熱潮,一種名叫“民族主義”的熱潮,強烈的呼聲在盼望著整個法國的真正統一,而不是被各個大大小小的領主所割據。
“貞德……”
這位“蜘蛛國王”沉吟著,再度羨慕起自己那個“無能而好運的父親”,如此驚才豔豔的將領怎會如此眷顧那個懦夫,若是貞德是在自己手下的話,如果那個英姿颯爽的身影還在的話……這種困境絕對不會難倒那個屢創奇蹟的聖女吧。
“必須再多努力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人,而不是讓那些光有家世的無能貴族高坐上位。”
蜘蛛國王的腦海當中再度想著,他不相信那些貴族,因為在他幼年時,那些貴族們的無能醜態他已經看的夠多了,能夠拯救法國的絕不是那些牆頭草般的貴族。
“姑且退讓一步,待日後……”
深深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勃艮第人軍隊,蜘蛛國王轉過身,頭也不回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