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不夠,眼界就只能被囚禁在現有的一切中。
但是!
桓範的眼界積累不出來說重要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
因為現在還有曹芳!
沒法積累,那就換一個法子!
由他來給桓範將應該開啟的眼界補上!
這樣,就算是他還沒法同荀彧相比,也不重要了。
在實操中成長,終有一天,他所能煥發出的光芒絕對不會弱上幾分。
在等著群臣一一離開後,曹芳就看了一眼門口。
而後朝堂門口站著的兩個守衛當即就動手將大門給關了起來。
“你可知道朕為何只留你一個?”
桓範依舊伏在地上未曾起身。
“陛下心意,臣不敢揣測。”
要知道‘揣摩聖意’雖然不是罪,但傳出去了也確實沒有那麼好聽……
當然,心裡想的任誰都會想,但只要不說出來那就沒有問題。
“無妨。”
“朕問你,你打算如何處理有關糧草的問題?”
“還是沿用以往的辦法?”
既然曹芳這麼問了,那就肯定是有其餘辦法能夠代替以往那種高耗費量的糧草運輸方式。
若是真按著以往的那種來,十成糧草,運輸到前線,最少也要損耗三成。
也就是最多剩下七成糧食,若是中途天氣、路況方面再出現某些問題……
別說損耗三成了,就是損耗到達五成都不算多的!
只一反應過來,桓範就直接開口:“臣愚鈍,還望陛下示下。”
曹芳則是嘴角略微勾起。
說過來其實這個也是桓範的思維被時代給侷限住了。
要解決糧食的損耗本來就不難。
那就是人,尋常時候,朝廷都是派出軍隊去運輸糧草。
這樣下來,一路上人吃馬嚼,怎麼可能沒有損耗?
而且正常來說,朝廷對於運糧的隊伍,通常不會限制其食用糧食的量。
也就是給大多人放開了吃。
這樣下來,糧食的消耗量怎麼可能不多?
既然問題還是出在人上,那索性就直接換個人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了。
世界上能夠驅動人的,除去懶那就只有利益了。
當然,強制措施確實也刻意驅動人,但就效果而言,強制絕對是所有方案中最差的了。
同樣的,利益所能驅動的人群中,商人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存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這個問題還是得落到商人身上來!
“把運送糧草的人換掉吧!”
“若是繼續按著朝廷的慣例,眼下還沒到糧食收成的時候,單就朝廷糧庫中的糧草絕對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