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如今的大明京師囤兵數十萬,大殿上的驍勇善戰之輩更是多如牛毛,而此次戰況來的緊急,按理說怎麼都該是讓沐春他們這樣的老將先去嘉峪關頂住。
皇帝在後方等待糧草,待數十萬大軍齊聚嘉峪關皇帝再親自上陣才最合適,否則萬一戰況不利皇帝可就危險了。
但仔細想來眾人很快就醒悟了過來,如今的嘉峪關戰況迫在眉睫,若派遣小部分將士先過去支援邊關的話最需要的就是士氣。
皇帝在軍中,那就能穩定軍心,將士們在戰場上拼殺起來也絕不會惜命,只有這樣才沒準有可能擋住瓦剌人的勐攻,堅持到後方大軍的援助。
更重要的是他們從皇帝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種烈火,朱棣他是馬上皇帝出生,這種戰況若他不御駕親征還算什麼永樂大帝,想明白的眾多武將一時都是血灌童仁,恨不得現在就披上戰甲上去拼殺。
“楚蕭所言非虛,朕不是在和你們商量,朕意已決,明日大軍即刻開拔!”
“沐春,上前聽封!”
勐然被唸到名字的沐春頓時一愣,隨後立刻站了出來。
“朕封你為本次北伐急先鋒!率三千營一司兵馬兩萬人,隨漢王爺以戰船載兵,入運河直入河西走廊,支援嘉峪關!”
“臣領命!”
“兒臣,領命!”
下一刻,朱棣再次點卯,接著又冊封張輔為右將軍,甩五軍營一君一萬騎兵隨趙王入運河,三日內必須感到嘉峪關。
騎兵是草原上的殺神,大明的騎兵營配合上火銃和橫刀那更是瓦剌人的噩夢,但順天距離嘉峪關太過遙遠,後方的數十萬大軍走陸路至少需要個把月時間才能抵達,想要在破城之前趕到雁門關只能走水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遺憾的是大明戰船不足,為今之計只有先讓三千營和五軍營一部分兵馬先一步開拔,火炮要隨大軍才能運送過去。
朱棣這次是真的發瘋了,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句話可不是白來的,就因為皇帝手中掌握著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利,在皇帝一聲令下後所有的事情都要為皇權讓路。
整個順天府各大京營連夜就開始了調動,兵貴神速,沐斌連家門都沒進,連夜就跟工部的眾多官員趕往了運河畔,其目的當然是為了監督今晚的戰船部署。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嘉峪關處於漠南和漠北之地的夾縫,現如今的河北之地有許多地方還沒收入版圖,明軍想走陸路急行軍過去時間太久。
唯一的辦法就是走水路,從運河如水迂迴而下,進入河南境地改道黃河,最終抵達河西走廊,沿著走廊再急行軍,方才有可能在三日內抵達嘉峪關。
所以,今夜工部就要做好對戰船的部署,明早之前所有在京師的戰船絕不能出錯。
至於于謙,皇帝直接封了他一個兵部御史隨軍出征,命硬的陳諤則是頂替了于謙的位置,被朱棣一怒之下安排到了水軍出征的五軍營裡養馬。
你不是死鴨子嘴硬麼,那皇帝就讓你看看邊關的慘烈,楚蕭決定以後要躲他遠遠的,當晚就回了楚家莊子,決定在戰爭結束前大門不出,二門也不邁。
朱瞻基這貨竟然還叫苦不迭,皇帝沒讓他隨軍出征弄得朱瞻基似乎非常鬱悶,說是從小就跟隨皇帝去邊關打仗,這次國家遭難他卻要龜縮在京師,以後當了皇帝沒臉面對將士們。
他哪明白,這可是他爹朱高熾和皇帝連夜商量的決定,這場仗和以往帶著朱瞻基去草原上挑幾個軟柿子捏捏可不一樣,這場仗來的太惡,太險,皇帝這次是去拼命的。
若這一場仗下來大明敗了,皇帝和二王都會成為馬哈木的刀下亡魂,皇帝死了他爹就要登基,而一個國家是不能沒有儲君的。
當清晨來臨,運河畔的戰船已經全部檢修完畢,每艘戰船都能乘風破浪,加起來至少能載重四萬兵馬。
這是皇帝的命令,朱棣一句話那一切障礙都要為皇權讓路,所以連夜工部加派了三千多工匠來檢修。
“陛下駕到!”
片刻後,隨著褚成仁的一聲高唱,就見朱棣已經身披戰甲,挎重刀,帶著以沐春和張輔等眾多大明的老將紛紛來到了運河畔,如今的朱棣哪還有身披龍袍的皇帝模樣,儼然是個百戰的老將風采。
其餘人也都是一身重甲,人還沒到戰場,沐春等人和他們身後的兵馬就已經是殺氣瀰漫,不愧都是死人堆裡打過滾的殺才。
“陛下!”
“三千營和五軍營各自挑選出來,總共三萬兵馬已經到齊!”
朱棣這個馬上皇帝在這,那麼在出徵前來給軍隊打氣的事自然要交給他,所以漢王爺二話不說就讓開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