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風雲變幻,與徽州息息相關。
顧文君還沒有等到陛下的回信,就已經迅速地開始行動起來。
第二天一早,徽州每一條街巷都貼了一張告示。因為這本來就是面向讀書人的,所以哪怕尋常百姓認不得字,也無關緊要。因為書生們之間肯定會口口相傳。
一傳十,十傳百。
訊息自然就散播出去了。
“顧文君顧公子要在徽州開堂論改制了!”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考前機會,這次錯過可就再也遇不上了,趕緊的!”
“會試衝.刺!想不想再前進一名?想的話就快來參加顧公子的論會!”
顧文君深諳宣傳和營銷的重要性。雖然在這古時候,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那樣速度太慢了,她也沒有那個耐心和時間等。
所以她便立即用上了一些現代媒體的手段。
首先,她提筆寫了十幾張邀請函。物件自然是沒有具體名字,因為顧文君想要號召的是所有的考生學子。
黑墨鋪陳,一手靈動勁道,筆鋒交錯的好字躍然紙上,只是第一眼便能吸引好字愛書的書生們。
瘦金體在這個時代的魅力毫無疑問,早就為人稱頌。
這也成了顧文君的標誌之一。
當然光是她自己寫的,還不夠,其他書生們也要幫忙譽抄,“人為影印”增加數量。但不是要抄邀請函,而是抄送“心得感悟”。
不錯。
顧文君就是假意造勢。當自己已經提前開過一次論談會,編出來講義和綱常,再模仿聽眾的語氣,撰寫對於論談會的想法。
她腦海裡湧現無數種思辨,筆下便寫出來好幾篇。《論現有選官制度的利弊》、《關於改革官制和如何落實的思考》、《制度創新:如何推進和執行朝廷的管理制度》……
用現代論文的邏輯模式思考,顧文君文章中的敏銳是這個時代其他書生們望塵莫及的。
所以這些本應該接過來譽抄的書生們,一拿到手反而自己捧起來讀得忘乎所以,差點看得入迷耽誤了計劃。
蔡金是看得最投入的。
還好是由阿武負責監督,他是護衛,自然是不看這些文字的。
所以能心無旁騖地催書生們抄字,竟然還引出了陣陣怨聲。
就是一早知道了計劃,也情不自禁地被顧文君的才思敏捷和辯論議題深深吸引,更不用說那些還沒有見過顧文君的秀才書生了。
簡直是在大街上哄搶著發放的紙張。
這廣告效應是無可比擬的!
顧文君這是做什麼?她在會試前開班講座答疑解惑。
這要是放在現代,簡直是相當於是一個名氣大的專家要在高考前開一個衝.刺培訓班,不僅免費講解,還不限報名人數。
這不僅是臨考的考生們趨之若鶩,就是還沒輪到自己考試的讀書人,也要趕著過來聽一聽顧公子的“高見”!
可想而知,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何止是聞所未聞,根本是絕無僅有!
徽州的考生和讀書人幾乎瘋了。
“顧文君這是要把自己會試上的答題透露出來嗎?他瘋了不成?該不會是在耍我們吧!”
“雖然說會試的議題向天下公示了,可顧文君在考前開論談會膽子也太大了?這算是光明正大的舞弊嗎?”
“管顧文君怎麼想的,反正他要講我們去聽便是了。趕快,否則去晚了,佔不到前面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