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鎮江的人,還在稀裡糊塗中,就被安排了,還有不少是隔離了好久,才知曉這次流感是瘟疫,那時才隱隱知道後怕。
整個鎮江,異常的被“強制團結”,其對抗瘟疫的規模及其舉措,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震驚著每一個人,勘稱典範。
對抗瘟疫,除了官府制定落實各項舉措,另一核心力量群便是大夫了。
作為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早早的,白巍便安排好官兵,收集每一個大夫的資訊。
所以一等到時機成熟,便直接找上家門,先禮後兵,先派了說書先生展開一場熱血沸騰的演講,再直接安排官兵供其驅使,分發相關的防護用具和消毒藥水,強行安排相應任務。
按照幾人的建議,大夫們按年紀資歷和醫術劃分。
每人配置二到五個官兵,說是供其驅使護其安全,實則強行明大義,被迫投入參與對抗瘟疫的戰爭。
年輕有為的奮戰前線,於各個藥館前坐診,每日跟隨官兵逐家逐戶巡視。遇上情況不樂觀的患者,或者新感染的患者,登記在冊,接下來便日日上門看診觀察。
資歷較老的,每日按時聚集在濟世堂,研究此次瘟疫的根源,研發治療之術,改進消毒藥水,修改藥方。
眾人進行醫術交流,不斷鑽研改進,改進的幾代消毒藥水,一代更比一代強。
其配方流傳進入京城,不僅入了皇帝的眼,經過宮中御醫的修改,在軍營之中更是大放光彩,所有參與研製的大夫皆得到至高褒獎,皇上親筆題字。
同時還養成了一種風氣,往後很多年裡,鎮江年年都會舉辦類似交流醫術的活動,參與之人不限,進行醫術交流,互相取長補短。
甚至不少大夫,直接公開招收徒弟,大批培訓學徒,若是願意,人人皆有機會學習醫術。
更有甚者,似傳道授業一般,每年按時開設課堂,進行常見病症和草藥的科普,流傳下幾段佳話。
那十來年的鎮江,學醫風氣之盛高於科舉,其間湧現出來的人才更是數不勝數。
醫術之盛,讓世人頻頻稱奇,鎮江城甚至被稱作“回春城”,民間流傳,凡至鎮江者,所有疑難雜症皆輕易痊癒。
四境之內,不少患者慕名而來,感恩離去。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暫且不提。
此時的濟世堂,人才濟濟,但是卻異常壓抑。
顧淵溫和的笑著,拿出他們近日收集的瘟疫資料,每日發了一份之後,對著屋裡這一群老前輩細細介紹。
聚集在濟世堂的大夫,資歷醫術都較高,在整個鎮江都是排得上名號的老前輩,有幾位前輩顧淵仰慕他們已經很久了,只是老前輩孤傲,一直沒機會求見交流。
此番,因禍得福,顧淵有幸遇見幾位前輩,心下屬實驚喜,欽佩之情下更是一顆虔誠之至的心。
所以開始介紹前,顧淵禮貌得朝著屋裡的大夫作揖,恭敬道:“各位前輩,不知大家對這瘟疫有何見解?”
“……”
“。”
屋子裡明明有十幾個人,此時卻安靜得有些壓抑,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的味道。
在座的前輩,哪個不是超群出眾,哪個沒有傲氣。
眾人中年紀最小的也是三十來歲,本就孤傲自詡,此時被官府強行安排參與控制瘟疫,又被三個十來歲的小娃娃指揮著著做事,心下哪裡會服氣。
所以顧淵一再說話,眾人還是不屑的輕哼出聲。
雖說這小顧大夫名聲在外,人稱“鎮江小華佗”,但要安排他們做事,他不夠格!
瞧著座上的老前輩們,還沒安排做事呢,就已經開始吹鼻子瞪眼了,云溪和錢程相視一眼,默默的嘆了一口氣。